宋时从梦华录开始_第二百六十章 公理人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章 公理人心 (第2/2页)

口道:“这章昙可真是失了心智,如那等官员的争斗于我们而言无异于神仙斗法,掺和了进去就是自寻死路!”

    “今夜你便启程,等到明日清晨将章昙试图弹劾的消息,务必要传达到杨经略耳中!”

    如今外面天色已经昏沉,出门伸手可以说不见五指,这个时候出行无疑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可是身为吴权的管家,这么多年来最为了解他的人,自然了解其秉性为人自私自利。

    可他没有任何的选择也不敢有任何拒绝的想法,他一家老小都在泉州,他自小便是吴家的家臣。

    也就是他父辈便是吴家府上的下人,因为他为人机敏方才一直跟在吴权的身边,如今外地为官也跟随左右。

    他没有多余的选择,他家中的妻儿父母都在泉州吴府中,所以他没有办法拒绝此番此行。

    他只能勉强的颔首道:“是,小的一定将此话带到!”

    吴权也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全部都寄托在了老奴的身上,没有了刚刚的严肃也变得和颜悦色了起来。

    温声笑着说道:“放心,此行只要做好了我定然不会亏待你的,你家中的孩子我会让人给他寻一份好的差事,让他能够衣食无忧!”

    这自然不是一句简单允诺那么简单,如果办砸了或者说透露了出去那么那泉州老家的儿子的未来也在对方的掌握之中。

    “是,老奴明白!”

    出行前吴权就说明了金山乡的具体位置,还有杨秉的面容形貌。

    这连夜出行就是为了不引起旁人的注意,至于城门的看守,今夜轮班的乃是他相熟之人,都已经打发好了关系。

    到时候自然会开城放人出去,若是白日里出去虽然说混迹着百姓中出城,可是身边老奴的离开太过显眼,难免不会引起知县的疑心。

    如今的他还不想过早的与对方撕破脸皮,他只是想要做一个浑水摸鱼的好人坐享渔翁之利即可。

    至于大宋的利益与他这个县衙的一介县丞有何干系,那不是朝中的那些相公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吗?

    他借此攀附上了杨秉这条大船,自己的官路定然一路顺畅节节高升。

    想要此处不免心中更加欣慰了,他虽然同样也是进士出身,虽然说科举进士及第是多少人皓首穷经都考不上的存在。

    但是大宋文风昌盛,这进士实在是太多了过于泛滥,有些人甚至都无官可当,如当初与杨秉同科的进士杜夫子,最后只能去汴京书院当一个讲书。

    根本无官可指派实在是冗官严重,所以出去进士的出身之外还要看寄禄官。

    他所授的就是泌阳县县丞,虽然说家中也算是书香门第乃是当地豪绅,奈何朝中无人所以无法给京朝官送礼。

    他只能一直在地方游荡了,而如今机会就摆在了自己的眼前,只要巴结上了杨经略,待他回京后为自己举荐,来年选任定然能够为一地知县。

    更好的便是调往汴京为京官,可谓是他已经将自己的前路已经想好了。

    ……

    “咕咕!”

    随着声声公鸡打鸣声,这金山乡各家各户的村民都相继的出门了。

    有的人照料着家中喂养的牲畜,还有人拿着农具就要赶去农田。

    而金山乡今日又来了一位独特的来客,缠头巾宽大的长衣,也是如今十分常见的百姓着装。

    不过如今这幅打扮的确有些奇怪,如今天边已经有一抹橘黄正在慢慢升起。

    等到太阳升起这样的衣着打扮,岂不是会中暑所以众人都是一副惊讶的目光看着他。

    此人正是连夜从城中赶来的吴权身边的老奴,如今已经将近五十岁的年纪,连夜出城仅仅在马车中歇息了两个时辰,就立刻来到了这里等候。

    张七背着锄头,看着他问道:“老先生,你此行可是为了寻人?”

    他紧记吴权的吩咐不能暴露了这位杨经略的身份,也是笑吟吟的答道:“我乃是邻村的,听闻此处有新稻种,所以趁着起早见见想要也求求经验!”

    张七也是一阵哑然,说道:“我说老丈,您都这把年纪了我也不哄骗你,杨大也是一个直诚的人,也定然会劝你不要栽种着新种!”

    他面上已经有几分不耐烦了可是还要强忍着,于是说道:“今日若是寻不到这新种,我也便不回去了!”

    见这老人也是不将他这番话放在心上,于是也不继续规劝索性就直接离开了。

    心里在想着这几日怎么如此多的外地人,来寻着杨大求教这新稻种,莫非真的有所成效不成?

    可是想到去年家中两亩地颗粒无收的场景,又将这个念头甩出了脑海中。

    自己家中的田地可不能随意荒废了,种了那新稻种到时候可就赔大了,这些人到时候都等着吃亏才好。

    王素也是住在金山乡的一处民居之中,他的睡眠时间向来都是极短的,而且睡眠的效率很高。

    老人在村东头站着,一眼就认出了此人定然是自家阿郎口中所说的杨经略。

    有时候那种与身边人格格不入的气质是一样就能够感觉出来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上前先搭起了话。

    “后生,可否和你打听一个人,这金山乡有一个名叫杨大的人可是在这里!”

    杨秉眉宇微簇,眼神都一下子锐利了起来澹澹道:“你所来何事,是谁派你来的?”

    他大致猜测的到眼前之人定然是昨日中县衙中其中一位的身边人,之所以过来就是为了“通风报信”!

    若是说在当初高丽求见之时,杨秉便写过奏章提及此事,恐怕让准备上告的章昙觉得毛骨悚然。

    竟然早就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目的和想法了。

    当然若不是高丽使臣主动提及,他也不会说起所以说这一切都是对方主动入网的。

    此事若是杨秉主动说起,他们定然会思虑再三会去想对方有何目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