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章引导,军法 (第2/2页)
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无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和氏璧还能追溯到三国时期,九鼎到秦始皇时期就彻底失去踪影。” “大,大哥,你说这个鼎是传说中的九鼎?”齐石不敢置信:“你确定?” “中谈到九鼎铸造的情况是这样的: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杨砚卿说道:“藏在始皇附陵里的鼎会是九鼎吗?” “不管是什么拿出去再说。”吴老六说道:“得九鼎说明是顺应天命的人,这是个好预兆,但并不值得这么多势力争夺啊,大哥,这个鼎在我们手里有什么用?” 杨砚卿摇头:“我也不知道,但像你说的,先拿出去再说。” 鼎看着不大,却有些份量,吴老六和齐石一起合力搬出来,吴老六手指有伤,手一滑,齐石一个人兜不住,鼎滑到地上,“咚”地一声,舒易眼尖,说道:“鼎里还有个盒子,你们看看。” 杨世间捡起那个盒子,盒子沉甸甸的:“是阴沉木。” 因乘天地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乃万木之灵,灵木之尊,阴沉木是东方神木,存放在阴沉木里的尸体都不腐不朽,若是其它东西也是一样,杨世间见盒子上面有锁,不由得犯了愁:“这锁没有锁孔,要怎么打开?若是毁了盒子,还有些心疼。” 杨砚卿接过来只用手一拨,盒子就打开了,杨世间大感惊讶:“怎么会这样?” “人的认识是可怕的东西,觉得外面有把锁就一定要开锁,”杨砚卿说道:“障眼法而已。” 盒子里面有一张纸,上面的东西令杨砚卿惊讶不已:“宝藏图!” “开什么玩笑,宝藏图?”齐石凑过来一看:“嘿,还真是,大哥,这,这,原来里藏的是宝藏图啊。” “砚卿,你准备怎么做?”杨世间问道:“鼎和宝藏图如何处理?” “此鼎是否九鼎不可知。”杨砚卿说道:“但宝藏图应该为真,否则前人不会费尽心思将它藏起来,藏得如此隐晦,三爷爷,当初发现的地方在哪里?” “就在车马室里。”舒易说道:“车马室的杂物里有一个柜子,是你二爷爷在里头发现的,砚卿,你还没有说要怎么办,鼎要带走吗?” “事有轻重,我们现在的处境艰难,带着这么大的鼎未免太引人注目,而且在我看来,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里头的藏宝图。”杨砚卿说道:“我们只需要带着它就好了。” “大哥你不用讲,我就知道你要做什么了,”齐石指着自己的脑袋说道:“大哥只要记下来就好了,到时候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宝藏图长什么样子,真正的毁掉不就好了。” 杨砚卿展开藏宝图,正盯着入神的时候,上面的字迹突然变淡了,杨世间惊讶道:“不好,就要消失了……” 杨砚卿抓住最后的时机记下来,当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的时候,纸上的内容彻底消失,只余一张纸罢了,杨砚卿盯着手上的那张纸,狐疑道:“秦朝就有纸张了吗?” 杨世间用手捏了一下:“是油纸。” “秦朝哪有油纸?”舒易也反应过来:“这东西来得稀奇,不过摸上去也不像普通的纸,不知道是什么制成的,上面的笔触消失得好快,难道是接触空气的缘故?” “不深究了,大概也没有结果。”杨世间肯定地说道:“砚卿,你记下了吗?” “记住了。”杨砚卿说道:“爹,鼎就扔到车马室,如何?” “随意吧。”杨世间说道:“三叔,我们现在如何出去?” “你们和我来。”舒易带着他们走到那堵墙边上下摸索着:“奇怪啊,当初鹏飞在这里曾经凿开一条通往外界的墓道,现在怎么不见痕迹?” “三叔,您莫不是记错了?”杨世间心里直敲鼓,今天发生在这里的事情有太多的不对劲,比如那张油纸,比如石壁上的双龙,又比如现在莫名消失的盗洞。 舒易摸索半天终于放弃:“没有了,看来只有沿原路出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