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章?爆发 (第2/3页)
/br> “就是,把那个神厕给轰个稀巴烂!” 这时一个男生骂完后,嘿嘿一笑说道:“你们看这个!” 几个男生围过去一看,见他掏出来一本名叫《亮剑》的书,不由问道:“这什么东西?” 男生得意道:“一本干小日子的书,我从我爸那偷来的。他边看边骂小日子,说看这书解气,就得弄死他们!” “真的假的?” “那你放中间,一块看看。” 三四个男生就这么凑到一块,打开书看了起来。 “先别翻页,我还没看完呢……” 日落黄昏,一个男生回到家吃饭的时候,对自己爸爸开口: “爸,你给我买本书呗!” 他爸爸闻言一皱眉: “买书?又是小人书?有心思多看点名著去,你都上中学了,看什么小人书!” “不是,这次是打小日子的书!”男生立马提高声调道,说得理直气壮。 这让他父亲面色缓和下来:“叫什么?明天我去书店给你看看。” “《亮剑》,写的可好了!那个李云龙……”男生开始滔滔不绝讲着。 其父亲闻言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翌日,中年男人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到了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结果刚到门口,就见到几个展牌的地方贴着海报宣传语: 《亮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什么武士道,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 “看《亮剑》,学李云龙,暴打小鬼子!” 中年男人一看这几句话就觉得过瘾,正合他胃口啊! 同时他心道看来这《亮剑》应该还挺不错的,都能让新华书店挂到门口宣传了。 他直接走到前台:“你好同志,请问有没有《亮剑》啊?” 前台收银员朝着边上一指:“喏,你来巧了,就剩这十几本了。” 男人走过去,看到一本红色封皮的书,书名的亮剑两字写得很有气势,尤其是剑字最右边的那一竖,就如一把利剑一样。 他昨天听儿子说了一番,也有些好奇,不由站着翻看了起来。他这一看就入了迷,不知道过去了多久,直到身边有人轻轻拍了拍他: “哎,大哥,这本书你买不买?” 中年男人抬头一看,是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才说道: “哦,我买我买,刚刚看入迷了。” “大哥,这书到底怎么样?我朋友给我说打小鬼子老过瘾了,是不是真的?” 中年男人指着书笑道:“写得太好了!你看这写的:‘我们是小鬼子的祖宗,如今小鬼子不敬祖宗还行?!’” “说得好!就冲这句话,我也买了!就是可惜这书店没货了,哎!” 中年男人这才发现,刚才那十几本都已经卖完了,他手中这是最后一本,赶紧拿着书去前台结了账,喜滋滋地回去了。 与此同时,吴建平坐在他们出版社总编办公室里。 总编此时笑得脸上都是褶子: “老吴啊,你那本《亮剑》可真是受欢迎啊!加印的30万册刚发出去不到1个月,这就已经快卖完了,现在各地的书店都在催着要货呢!” 吴建平先是纠正了一下:“领导,这是我跟我儿子一块写的。” 总编笑着对他点了点:“你啊,上阵父子兵嘛,我懂!” 总编其实心里想的是这老吴对儿子也真好,这么着来给自己儿子铺路。在他看来这肯定是吴建平创作的,毕竟他以前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他儿子哪能编出来这啊? 然后吴建平又谦虚道:“领导,我这也是正好赶上时候,谁能想到这小日子竟然这么猖狂,大逆不道!” 总编点点头:“这小日子是可恶,引发了咱们人民群众极大的不满。不过也是你的这本《亮剑》写得好,让人看了就解气,过瘾!不然他们怎么不去买其他人的书啊?” 然后总编又笑着说:“老吴,你也是咱们单位老人了,我也不跟你玩虚的。我们这回打算再加印60万册,给你12%的版税。如果下次还有加印需求,以后就按15%给你结算!” 去年的时候吴建平向单位提过阶梯版税,但是这种要改革的新举措,单位里面一般积极性都不高,也就搁置下来。 这回总编给他用的还是老办法,每次加印提一次版税。最初亮剑10万册是8%的版税,第二次30万册是10%,这次就60万册直接12%了。 吴建平自然是点头同意,能这么快地给他加版税,已经很照顾他了。至于15%的版税,那可得慢慢等吧。老吴心里明白这次30万册卖这么快是借着东风,等民众的情绪消退一些了,销售的速度肯定会大减,这次60万册可估计有一阵子卖。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了吴建平的预料,应该说是出乎了所有亚太地区人民的预料。 时间进入了8月,小日子在被各个地区口诛笔伐之下,非但没有道歉认错悔改,反而做出了更激进的举动。一队霓虹右派的人员开着船登上了勾鱼岛! 这队人马不仅仅是登岛那么简单,他们连续四次登岛,在上面建立起了一座霓虹灯塔,挂上了红日旗,并立起了一座碑,以这种方式向全世界叫嚣! 消息一传回华夏国内,简直是举国震怒! 这下就连上次对参跪神厕还保持着冷静态度的人也都坐不住了,全都怒不可遏! 勾鱼岛那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华夏的领土,怎么能让小日子就这么染指?! 8月是什么?是霓虹战败的日子,他们这么做是要证明什么路人皆知! 这小日子太猖狂了!狼子野心,昭然若知! 年轻人一下都怒了,好多人走到街头抗议,许多人跑到英雄碑面前呐喊,打倒小日子! 一时之间,因为这接连的事件,让全华夏民众的抗日情绪高涨,各地都是喊起了抵制日货的口号。 官方只能一边对外交涉,一边对内加强引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