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拉下去,砍了 (第2/2页)
高近一米九,身板硬朗,气势如虹,虽在危难时刻,举手投足之间有一股儒雅倜傥,威武洒脱的气质。在古代叫美男子,在现代称大帅哥,如果他登台演出,一定胜过红极一时的四大天王。刚才他充满智慧的眼睛一直看着杨子晨,但还是看不出什么端倪,所以决定亲自来审。 “放开他”那大臣说话声音不大,却又一股不容违抗的威严。 “是,范大人”士兵们马上应诺,好像对这个范大人甚是敬重。 “先生请了,刚才属下多有鲁莽,还望海涵。请问先生尊姓大名?出身何国?”这个范大人果然人如其表。 杨子晨头脑一震,好像又想起来什么,只是一闪而过,像是北京大学突然发生地震……收藏《道德经》的柜台玻璃被什么砸碎了……自己蹲在柜台旁,想翻阅一下《道德经》,……手刚触摸到经文时,面前一片白光,之后什么都不记得了。 难道自己遇到了小说电视剧里常有的时空穿越,虽然浮想联翩,杨子晨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如果没有真凭实据,他始终是不信人类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可是眼前的情景实在让他捉摸不透,就连这个范大人说起话都是文绉绉的,如果不是回到了古代…… “先生……”范大人打断了杨子晨的错综复杂的思路。 “不敢,不敢,在下杨子晨,中……”杨子晨也学起他说话的腔调,他是历史老师,文学功底又好,即使用上文言文也是不难的,本想说中国人的,可是想如果真的回到了古代,这样说又不好,所以又开始支支吾吾了。 “莫非是中山国人,贵国距此何止千里,怎么会……” 范大人接下来说了些什么,杨子晨已经听不清楚了,因为他一听到中山国,“轰”的一声,内心深处又被深深的震惊,中山国,乃春秋时期的国家,不大不小,地处东北三省,与当时的大国燕国,晋国接壤……难道……难道…… “现在是什么年?此地是什么山?”这次轮到杨子晨连炮发问了,因为再不知道答案的话,他也许会疯掉了。 “勾践三年,此山乃会稽山也”范大人见杨子晨满脸焦急的样子,虽心存疑惑,但也马上如实回答了。 勾践三年,即公元前494年,春天越伐吴,夫差败越于夫椒,越王勾践困守于会稽山……杨子晨脑海马上浮现出以上的历史描写,难道自己真的穿越到了春秋时期,如果是的话,那这个范大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范蠡了。 “你……你就是范…蠡吧?”杨子晨战战兢兢地道,双眼好像要喷出火了,是激动,还是害怕,或许都有吧。说来也是,一个2015年的人突然回到了公元前494年,那可是2509年啊,简直是不可望更不可及的古代啊,如果是你遇上了,不马上晕倒才怪呢! “先生认识在下?”这次轮到范蠡懵了,山洞里出来的穿着怪异服装的人,一个甚至不知道年代和山名的人,突然叫出了自己的名字。 杨子晨看了周围的人,那个长脖子的一定就是历史上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了,因为关于勾践的长相,史书用了四个字“长颈鸟喙”,长颈就是长脖子,鸟喙就是上唇突出,照范蠡老师计然的相术,上唇主情,下唇主欲,上唇覆盖下唇,情压住了欲,所以可在艰难中成就一番事业。 那另外一个精神矍铄的大臣应该是文种了,深邃的眼神下面藏着一股傲气,此傲气让他脱颖而出,也让他最终招来杀身之祸,根据历史的记载,他虽然为越过立下丰功伟业,却难逃被赐死的下场。 “我……在下……”杨子晨欲言又止,他该怎么说呢,难道说,我是两千多年后来的,我是教历史的,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我都认识。如果他这样说出来,谁会信呢。再乱说的话,如果连范蠡都认为他是jianian细的话,杨子晨也许真的难逃被砍头的下场了。 “在下是的确是中山国人,在家苦读十年书后,想出来阅历天下,寻师访友,不料前几天在此山前被打劫了,连衣服都被抢个精光,连头发都被剪了去,可能是群难民吧,也可能是土匪的恶作剧,无奈之下藏进山洞,意外发现这套衣服……此处又是越境,他们又称你是范大人,我看大人又长得儒雅倜傥,威武洒脱,所以就大胆一猜,不对之处,还望大人恕罪!”杨子晨不愧是中学历史教师,临危不乱,能言善辩,虽然漏洞不少,但在这等混乱的场景中,也算可以含糊过去。 范蠡又问了几句杨子晨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杨子晨皆从容作答,这是他的专长,又不是比武,何难之有呢?哈哈 范蠡心想,此次兵败后,被困会稽山,自己的兵力已所剩无几,并且都是带伤的,吴国几万军队围于山下,会稽山虽然易守难攻,但被攻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何须什么jianian细呢。想到这里,他也释然了,爽朗地道:“现今吴军围于山下,先生如果此刻下山恐难活命啊,还是留下一起用餐,之后再做打算吧。” 范蠡不愧是范蠡,在生死危难的关口,还是那么为别人着想,并且有可能是jianian细的陌生人,本来就挺敬佩历史人物范蠡的杨子晨心中暖暖的,想着:为了范蠡也好,为了自己也好,也许该做点什么了。 “范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杨子晨低声说。 “先生有何指教?”两人进了旁边一个帐篷坐下后,范蠡虚心问。 范蠡虽阅人无数,但还是被杨子晨的气质所吸引。杨子晨身高一米七多,算是标准的身高,五官一般,没有突出的特征,但是搭配得恰到好处,初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越看越有味道,似儒家的温雅,佛家的空灵,道家的虚无,范蠡感到杨子晨似乎就在他身边又似乎离他很遥远。 “范大人可有什么对策了?”杨子晨先试试虚实。 “不敢说什么对策,只是觉得此时此刻如果再做无谓的争斗,无疑是以蛋击石,飞蛾扑火……”范蠡虽然初见杨子晨,却又一股可以信任的感觉,“但是乖乖下山投降的话,吴王夫差一定不会放过吾王的,我们正犯愁呢,先生周游列国,想必见识过人,可以什么两全之策呢?如果能度过此危机,来日我越国上下必当重谢!” 该有什么对策,作为历史老师的杨子晨心中肯定清楚,只是不能说得太直白了,以免范蠡生疑,所以就低头假装沉思了一会,才徐徐地说:“范大人可曾听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此时此刻,贵国应该马上派出求和使臣。”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范蠡反复念了几遍,不禁拍手叫绝,显然,在当时此俗话还未开创,“只是……我担心的不是吴王,而是其国相伍子胥,此人见识超群,应会阻止吴王议和。” 范蠡不愧是一代著名的谋臣,分析问题,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啊!可杨子晨毕竟是现代人,早已猜到范蠡会有如此一说,故意轻描淡写地说:“我游吴国时,听说,吴王夫差的宠臣伯噽挺贪财的,贵国可以派出文大人一试。” 其实历史证实,吴王在会稽山不杀越王,最主要的原因是吴王夫差急于争霸中原,即使现在杀了越王勾践,还会出现下一个越王,后患还是不断啊,而想要完全吞并越国,以吴国那时的实力还是办不到的,所以还不如让其臣服。只是有些话杨子晨不便对范蠡言明,他想以范蠡的聪明才智,稍微提示一下应该就可以了。 用完餐后,范蠡又赠了一些干粮、衣服和银两,让杨子晨先回山洞避避,待战事结束后再出来。 杨子晨正有这个想法,说了句恭敬不如从命之类的话就回独自到了山洞。此时天色已晚,但是山下火光冲天,杀气腾腾,想不到历史上著名的会稽山之围恰巧让杨子晨见证了,并且还有意无意中,挽救了越王勾践。是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还是冥冥之中,杨子晨本身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