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鼎煞毒 (第2/2页)
半精华,是妖兽身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也是无数修士和妖兽竞相争夺的宝贝。但其中除了充沛灵气,还充斥着血气、妖毒、杂灵等异质,可以说既是精进修为的大补之物,也是见血封喉的剧毒。 大多数时候,妖兽可以凭借强悍rou身抵御异质侵蚀,所以可以选择直接吞噬妖晶。不过即便如此风险依旧很高,大多都是实力或血脉强大的一方吞噬弱小一方的妖晶,极少出现相反情形。 而修士则需更加谨慎,只能以特殊手段,添加各种灵材灵药为辅料,去芜存菁,剥离毒性,将妖晶炼制成丹药后才敢入腹。 此时云彦却直接将妖晶塞进嘴里,生生咽了下去。在别人眼中,此举无异于自杀。 妖晶入腹,瞬间融化成精纯灵气,滚滚涌入经脉,最后汇入丹田内的气旋中。 随着灵气涌入,丹田气旋越来越大,云彦周身爆发出剧烈的法力波动,气势更是节节攀升。 但妖晶中的大量异质也趁机进入云彦经脉之中。 很快,云彦皮肤开始变得苍白,表面隐隐浮现出黑色纹路,嘴唇则愈发青紫,青筋暴起呈暗红色,明显一副中毒颇深的模样。 这如果是一般修士,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修炼,早就解毒求生了。 但云彦虽然额头冒汗,明显在忍受痛楚,却丝毫没有理会,只是自顾自地炼化妖晶,一副要修为不要命的架势。 如此几个时辰,直到妖晶被彻底炼化完毕,云彦才缓缓睁开眼睛。 但奇怪的是,虽然云彦面容狰狞可怖,一副中毒极深的模样,但双目却灵光流转,通体法力充盈,丝毫没有危在旦夕的模样,反倒是那些异质杂毒显得有些后继无力。 云彦看看双手异象,重新闭上眼睛,似乎在运转什么功法。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云彦周身黑纹缓缓消失,皮肤和嘴唇重新恢复了血色,那恐怖的剧毒竟似全部消散,而云彦则是面色红润,气血壮旺,犹如服用补药一般。 这正是云希族人特有的天赋体质——人鼎体。
血rou为炉,丹田为鼎,炼毒化煞,万气归元。 人鼎体吸收灵气速度极快,对天地万气感知也极为敏锐,更重要的是,可以强制性地炼化各种毒气瘴疬。虽然这种炼化过程极为痛苦,只能以意志力硬扛,但却能磨砺筋骨血rou,反而起到洗精伐髓的作用。 根据宗殿记载,云希界原本是某个大界面的一角。 数十万年前,这个大界面曾爆发上古魔灾,修士、妖兽与魔族厮杀千年,一时间天地变色、生灵涂炭,甚至引发上古巨魔出手,直接砸裂界面。 云希界也是那一时期剥离而出,孤独地游离在无尽虚空之中。 实际上,云希界的根基当时便已被毁,其湮灭也是早已注定的结局。 云希族便是从大界面上流落到云希界之人,只不过当时人鼎体还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特殊体质,能力也远不如现在。 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中,云希界中的灵气渐渐枯竭,天地间毒气瘴疬弥漫,只有拥有人鼎体的族人才能生存下来。 经过数十万年的进化,人鼎体成为云希界人人具备的体质,而且能力大大增强,已经对大部分瘴毒彻底免疫,甚至将炼毒淬体当成一种修炼手段。 正因如此,云希族人不管有心还是无意,几乎都走上了法体双修的路子。 《五阳诀》也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这份功法在创作之初就是为了强化人鼎体,只是后来才变成一本锻体功法。 人鼎体也有优劣之分。而云彦则是个中翘楚,达到了传说中“人鼎圣体”的境界。 在云希族历史中,人鼎圣体出现不超过五次,他们不仅对灵气的感知、吸收远超普通人鼎体,更重要的是可以炼化天地万气,包括连云希族人都闻之色变的煞毒。 煞毒,是云希界中最让人恐惧的天地异毒,不仅能污染灵根、侵蚀神智,还可以吞噬修士法力来增强自身。 不论修士的法力多么雄浑,哪怕只有一丝一缕的煞毒入体,也会缓慢侵蚀丹田经脉,吞噬修士体内法力壮大自身。纵然运转法力能够逼退毒性,但依然无法祛除煞毒,反而煞毒在同化这些法力后,会爆发得更加猛烈,最后只是徒增痛苦。 可以说,煞毒无谓多寡,只论有无,一旦中毒,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纵然身负人鼎体也不能幸免。 但人鼎圣体却是不同,其炼化煞毒的速度超过了煞毒同化法力的速度,所以能够硬生生吞噬煞毒。 虽然这个过程更加痛苦,但对rou身的淬炼效果却更加显著。 也就是说,对于别人来说闻之色变的煞毒,反而是身负人鼎圣体者的锻体圣药。 按照典籍零星记载,人鼎圣体是探寻云希界诞生之秘的关键线索,甚至还与跨界飞梭、云圣珠、黑玄匕、煞毒来源等息息相关。 所以,云彦虽然年纪尚小、修为不显,但已经成为宗殿三圣子之首。 在界面湮灭之际,三名尊老不惜隐瞒全族,也要催动跨界飞梭将云彦送走,而另外两名圣子更是为了掩护云彦,在即将逃出生天的节骨眼上选择自爆。 云彦来到灵元界后,也没有忘记族长的嘱托,抓紧一切机会修炼提升。如此努力,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完成族长交代给他的最后任务,去探寻云希界、人鼎圣体、跨界飞梭的来源,以及云希族坚守多年的任务。 ... 两日后,当云彦再次走出云希洞时,与银角鹿搏斗时候的伤势已经痊愈。 虽然云彦修习《五阳诀》后,rou身变得更加强大,但外表看上去却更加朴实。 如果说以前的云彦是一柄开锋利刃,给人锋芒毕露的感觉,那么现在的他就如宝刀入鞘,虽然腹中自有锋芒,外表却更加温和平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