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加紧军援 (第1/2页)
时间已经到了1937年的4月中旬,还有3个月,日本就将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这段时间内,希特勒焦虑不安。如何把握对中国和日本的态度是很难的。从感情上,偏向中国。从实际利益上,德国普遍更偏向日本,但是希特勒又要极力避免以后日本对德国带来的巨大麻烦,特别是偷袭珍珠港。希特勒本打算全面抛弃日本,积极支持中国抗战,但是又害怕日本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倒向协约国集团,直接对德国宣战,这样不但影响整个历史的大走向,而且让德国更加孤立。 至于中国,于情于理都不能把她拉入轴心国集团。首先这个国家太贫弱了,对德国的战略根本没有任何帮助,如果加入轴心国集团,那么可能会被苏联、英法、日本侵吞大片领土,甚至直接被瓜分。其次,从感情角度上,希特勒前世毕竟是中国人,也不希望她被毁灭。 所以现在希特勒处于举进退两难的地步,如果按历史走向,选择支持日本,中国将和历史上一样,付出几千万人的牺牲和长达八年甚至更久的欺凌。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将承受比历史上更多的屈辱和苦难。而且日本依然会膨胀到贸然去招惹美国,把美国的工业和战争潜能全部激发,依照罗斯福的精明,依然会选择“先欧后亚”,这是希特勒不想看到的。而如果选择支持中国,那么日本极有可能在战争全面爆发后倒向英美,而中国就会面对美国、英国、苏联等比日本强大得多得多也凶恶得多的敌人,中国与德国又隔着几重大洋,德国无法及时为中国提供援助和保护。同时,英美在亚洲和太平洋方向不会有日本的牵制,可以投入在太平洋对付日本的全部兵力来对付德国,这是德国无法承受的。这道历史难题怎么办呢? 一支又一支的香烟燃尽,经过深思熟虑,希特勒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既要秘密支持中国抗战,又要对日本虚以委蛇。把日本引导到彻底和英美决裂后,才能抛弃日本。距离日本对中国全面开战的“七七事变”还有三个月不到,必须好好利用这最后一次明目张胆的机会了,一旦卢沟桥枪声响起,对中国的所有支持,都必须秘密进行,而不过分刺激到日本了。而且等波兰战役打响,德国的海上交通就将彻底被大英帝国强大无比的海军瘫痪,同时中国的沿海也会被日本海军封锁,到时候连一颗子弹也运不进去了。 1937年4月19日,希特勒生日的前一天。威廉军港,一支对于德国来说,庞大无比的运输船队启航了。一共有62艘海军运输舰,并且动员了79艘民用货轮,奇怪的是这支船队中还有12艘从德国各大航运公司征调的,几乎没有运载东西的空客轮。运载着国防军换装下,对于德国来说已经落后的,但是足够装备10到15个中国师的速射炮、98K毛瑟步枪、马克沁机枪、迫击炮,还有40辆I号、II号坦克和24架空军淘汰的He-51战斗机。为了加大运载量,连甲板上都堆满秘密麻麻的弹药箱。为了保障本次运输的绝对安全,德国海军派遣了由“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为旗舰,率领“舍尔海军上将”号、“吕措夫”号两艘袖珍战列舰和9艘Z1型驱逐舰组成的强大护航编队,由吕特晏斯为护航舰队司令。 希特勒严令,这只船队必须保证在1937年7月1日之前返航,当它们返航的时候,会载运回来早已经让中国准备好的钨矿石、橡胶、铜矿等德国稀缺的战略资源。而且12艘空客轮返航的时候会搭载三万多名中国学生,这是德国与中国约定帮助中国在德国组建3个全德式装备的师,并且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以便将来对日作战。但是只有希特勒知道,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不可能返回中国了。当他们被训练好的时候,将成为德国的部队为德国四方征战。德国的人力资源稀缺,希特勒不得不向老祖国索取它最不缺的资源——人。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各个学校的报名点人满为患。在中国,学生都是特权阶级,不用服兵役。但是学生们都抱着“抗日救亡”的崇高理想,和对到高度发达的德国受训、穿德式军装、使用德国武器、吃面包喝牛奶的美好憧憬,在报名点前挤得头破血流。弃笔从戎在那个时代是很多学生选择的路。 负责征招学生兵的德国联络员普约尔上尉看着排着长队的中国热血青年直摇头,一队德国军医正在给中国学生们进行各种测试,中国学生的体质普遍太差,大多营养不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