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新帝国_第七十章 神兵天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章 神兵天降 (第1/2页)

    1940年4月1日,希特勒正式签署发动法国战役的命令。这比历史上法国战役的发动时间提前了40天,希特勒正式要利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40天,这40天可以决定一年以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胜负,使得第三帝国的军队能够在寒流到来之前顺利拿下莫斯科,挽救无数帝国士兵的生命。

    从马奇诺防线到荷兰滨海地区,德国168个师,6100辆坦克、8900架飞机,总计430万陆空军士兵,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进攻。不过这一次,打响战争第一枪的却是德国空降兵部队。

    比利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历次法德大战中都必须被动的被卷入冲突,就像一个受气包。这一次,比利时却成竹在胸,他们认为比利时这一次一定有希望在英法盟军的支援下守住领土。稍稍上点年纪的比利时人都记得,在26年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比军依托阿尔贝特运河,成功阻击了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的德军重兵集团半个月之久,为此德军不得不付出23000人的代价。这一次,比利时人的信心不仅来自于他们背后的三百万英法联军,更可以倚仗自己苦心经营20年之久的“阿尔贝特运河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比利时知道德国迟早还要打回来,出于对举国上下充满“复仇”思想的这个强邻的畏惧,苦心经营2O余年,沿艾伯特运河构筑了一条绵亘不断的防线。在运河防线的中部,重镇列日以北一座孤兀的岩石高地上,建有号称“全欧洲最强要塞”之称的埃本埃马尔要塞。要塞的向德国一侧是悬崖绝壁,敌军绝无可能在比军火力封锁下登上高地,更有宽阔的艾伯特运河流经崖下,起到了类似中国古代城堡的护城河的作用。要塞通过爆破花岗岩外所需的空间并有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壁和屋顶构成,并有4个可伸缩的炮塔和64个支撑点。整个要塞配备了6门射程10公里120毫米大炮,其中2门布置在可以回旋360度的装甲炮塔中、16门75毫米火炮、12门60毫米的高速反坦克炮、25挺双联机枪,并有地雷区、深沟以及6米高的围墙,装有机关枪的混凝土碉堡掩护布设在炮台上方的15台探照灯以及60毫米反坦克炮。大量隧道被建筑在要塞下方,连接个别堡垒的炮塔指挥中心和弹药库。要塞也拥有自己的医院和一定数量的宿舍给驻军居住,同时有电站供应电力给旋转装甲炮塔、提供内部和外部照明。还有完善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比利时人甚至考虑到了德国进行毒气战的可能,给要塞配备了当时尤为先进的空气净化系统。比利时的计划没有要求驻军对进攻部队进行一场持久战,他们一直认为只有对进攻有足够的预警,运河东岸的支队便可以撤退,炸毁桥梁便可以好打一场装备好阻击战。守军最后将撤向迪尔河与其他盟军部队会师。要塞火力控制着横跨运河的3座桥梁。1939年波兰沦陷以后,每座桥梁均预先安放了炸药,遇有危急情况,随时可炸断桥梁阻止敌军进攻。守卫要塞的是一个抽调比利时全军精锐专门编成的要塞营,共1200人,粮弹充足,士气高涨。在西方盟军看来,这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被誉为运河防线的一把牢不可破的钢锁。要塞背后便是坦荡的比利时平原,因此,整个比利时安危皆系于埃本埃马尔要塞一身。

    4月1日凌晨3时20分,莱茵河畔科隆军用机场上,57架Ju-52运输机牵引着40架滑翔机,在黑暗中依次升空。此时,已经摆开近300万士兵的近千公里的进攻前线还悄然无声,整个欧洲都在夜幕中沉睡。伞兵部队司令斯图登特将军站在机场,目送最后一架飞机远去,消失在nongnong的黑夜之中。编队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迫使飞行员依靠火光信号导航。斯徒登特将军深知此举关系重大,但是他对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伞兵师有信心的,他深信小伙子们能出色的完成这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运输机上载有第7伞兵师的580名德国伞兵,滑翔机内载有400名德国第1空中突击师的突击队员,突击队员分为4支突击队,每队100人。任务是夺取埃本·埃马尔要塞和运河上的3座桥,第7伞兵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