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二十四:得弃易筋经 (第2/2页)
是何人所下?” “宫盟主和‘闭口禅’二十多年前所下。” 公孙突然一惊,这就是那位传说中的人物所留下来的棋局?想到这儿,他的眼神也不自觉的望向棋盘。 公孙予竹眼中精光一闪,将精力放于棋盘之上。起手几步,宫盟主所执白子占有优势,一子接一子,后发制人,步步杀机。 这一刻,公孙予竹竟恍如立于战场之上,看到一位将军坐于战马之上,指挥千军万马,举手间,天地为之色变,一切仿佛只是为了胜利而铺垫,杀机起,风云涌,寂静无声,压抑的气氛让人难以呼吸,公孙心中一凛,顺势看了下去。 将军手腕轻摇,食指点向前方。公孙的目光被这一指吸引了,仿佛这一指可以指灭天地。 一指乾坤。 厮杀声,呼喊声,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在身穿白衣的将士中唯一缺少的就是求救声,有的只是为那位将军视死如归的信念。公孙双眼微微一缩,顿时,冷汗涔涔。 鼓声渐息,这一场斗争结束了。这片战场变成了一个人间炼狱,鲜艳的红色血液染红了绿草,断肢残骸随处可见。即使是公孙,也忍不住胃中一阵翻涌,呼气渐渐的沉重。 霎那,一切变了。将军不知为何,兵败如山倒,一往无前的其实不复以前,杀机隐,一切归于平静,甚至是祥和。 公孙予竹胸口一闷,眉头紧锁。而眼前那位将军却无任何午安,浅笑着。在帐篷里,与部下喝酒。至此之后,一直防守,直至双方士兵不断减少。而棋盘之上,大龙之势已破,似乎定局已定,将军终于拔剑,三尺寒芒,眼如鹰隼。公孙的心为之一振。突然,将军停下了,不攻不守,正是白子所行最后一步。 公孙脸色一白,一丝鲜血从嘴角流下,胸口更是难受憋闷。这时,一手掌抚在他的胸前,一股平和温暖的内力传来。公孙一顿,连忙运功调息。 手掌渐渐收回,不久,公孙恢复过来。 “多谢方丈师伯。”公孙感激言道。 “予竹,你已经到达这种程度了啊?不错,不错,不错。”连着三声不错,却不知何意。言罢,打定入座,默念起了经文。 突然,老僧又说道:“一个月前,师傅开口了,四十年的闭口禅已经是过去。” 公孙则更是吃惊,“闭口禅”开口了?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颤声问道:“师叔祖修的莫非是‘开口禅’?” 老僧点点头,“可知他说的什么?” 不等公孙发问,他又说道:“让少林借《易筋经》给上官少侠。” 公孙这才解惑为何当时少林这般好说话,将少林至宝轻易借给了他们,听到这话,公孙连忙拜倒,感激到:“多谢师叔祖,多谢方丈。” 老僧摆摆手,说道:“他老人家想见见上官少侠,”顿了顿又说道:“现在在上官少侠的房间了。” 看着公孙担忧的神色,方丈微微笑道:“他老人家也不至于对一个小辈做什么,况且,说不定对于两个人都是机缘呢。” …… 上官悒风看了看手中的《易筋经》,推迟不要。 “此物晚辈已经还回,不知道前辈何意?” “既然已经把《易筋经》给施主一个月,又为何不能借施主一年?”一个头生长发,身穿袈裟的枯槁老人含糊不清的说道。此人像是久不开口,吐字有些不明。 上官悒风摇头,道:“有缘既是有缘,一刻足以领悟,无缘便是无缘,一生相离。前辈好意,晚辈感恩,此书,与我始终无缘。” 上官悒风双手合十,恭敬道:“晚辈叨扰许久,这便告辞了。” “施主,你已产生心魔,我这里倒是有一本佛经,施主闲来无事时可以看看。” 他将那本全武林都为之癫狂的《易筋经》放在桌子上,只将那本名不见经传的薄薄佛经拿走,转身离开。 ...... 公孙予竹离去了,房间的寂静没有持续多久,少林方丈睁开双眼,双手在胸前行十字,言道:“师叔,。” 许久,一个飘渺的声音传来:“二十年困扰,一朝而破。” “大同不解,少林寺之前为何要借书给他?如若他真的悟了《易筋经》,走上邪路,对少林而言便是罪过。” 声音停了停,“也罢,这是我欠一个人的。若其危害武林,我当亲手灭之,但是,一切保密,是福是祸,与我少林无关。” 方丈大同道了一声佛号,口中言是,忽而一愣,“我?”随即了然:“恭喜师叔佛法更进一步。” ...... 武林是一滩水,每个人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有些人沉溺其中,默默无闻,有些人却能激起点点涟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