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才当了半天的枢密使 (第2/2页)
言明了,不愿背锅,看来也早就看透了九妹的性子。 “秦卿......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赵构目光瞥过衣角的污垢,突然看向孟可。 “臣甘愿卸下枢密使之责,去往前线岳飞营中替官家监军。”孟可毫不迟疑,直接躬身请罪道。 “秦卿!” 赵构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一旁的张浚也愣了愣。 “望官家恩准,只要有臣在一日,便敢保证前线大军一日无有反逆之心。” 嗯,岳飞领军,就算孟可反了,那位也不可能反叛。 赵构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好。” “臣,拜别官家,望官家龙体保重。” 这波不亏,张浚欠自己一个人情,赵构也会在心里念叨,最重要的是名声坏了。 这样以后遇事就可以更加不要脸了。 想动岳飞?问过我了吗? 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官职比我大又怎么样?我也是当过相爷的人,背后有靠山懂不懂? 此刻还冲孟可善意微笑的张浚完全想不到自己这把年纪了,还会被小孩子一样的手段坑成政敌林立。 …… 当日,行宫中传出旨意,秦桧为一己私利蒙蔽君王,撤了他的枢密使职位,归家反省。 不是不把他掉去岳飞军中监军,而是……岳飞辞职不干了。 这次请辞究其原因,还是与原身秦桧脱不开干系。 当日秦桧怂恿张浚上书梗阻岳飞独占兵权,赵构听从张浚之议,置已决之“前议”于不顾,又下诏给岳飞说: “淮西合军,颇有曲折。” 不愿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 隔日,张浚见了岳飞,撇开刘光世军与岳飞之合军的“前议”,以淮西军中人事安排相问,岳飞耿直的回答却遭张浚讥刺。
文人看不起武人,这种畸形的鄙视链在宋朝已是常态。 张浚本以为这事就算这么过去了。 谁知岳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了。 没错,去年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 岳飞悲痛不已,目疾复发 可惜,忠孝两难全。 若不是为了朝廷北伐,岳飞当灵前尽孝,守三年终丧之制。 人家连孝都没尽,抱着病体就跑来替你打仗,打赢之后答应给的赏赐食言了也就算了,毕竟岳将军忠心耿耿,不计较这些。 但你居然还嘲讽人家?这就太过分了。 于是,那天张浚与孟可刚出行宫,岳飞的乞罢军职的札子便送进了宫。 赵构还没有同意,他就让张宪总领军事,自己跑到庐山为其母守墓去了。 这举动不管是在张浚,还是赵构心里,都觉得岳飞是以“撂挑子“来表示心中的不满。 赵构性格本就不算宽厚,此刻是恼怒,深知岳飞此举是对他出尔反尔,食言自肥行为的不满,但皇帝是不会错的。 他还是准备对岳飞这种大不敬的行为进行严惩不怠。 若是放在现代,你对老板不满意,撂摊子不干了,老板对你做不了什么。 可这是封建王朝…… 当然,此刻天下还没有坐稳,时时刻刻都有被金人南侵的危险,岳飞这个救火队长可不能少。 藏弓烹狗为时还早,于是经过朝臣商议,赵构再三权衡利弊,最后还是决定“以德服人”。 第二日,朝廷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飞还军,另一面正式下达对孟可的监军任命。 让他担任湖北、京西宣抚判官,负责监视驻扎在鄂州的岳家军。 此时的孟可刚刚引咎辞职,还不知道岳飞与朝廷这边的情况,只以为此去就能见到岳飞,连婆娘都没带就兴冲冲上路了。 女人什么的,只会影响我任务的进度。 谁知出城后,到了十里长亭送故友的环节,才被前来送别的张浚告知情况。 “张德远,你啊你……” 望着张浚摇头晃脑的模样,孟可恨不得把手中的马鞭砸上去。 “秦宣判,此番去往鄂州,可得万事小心。”张浚叮嘱道。 呵呵…… 削兵权的主意是原身出的,已经公布天下了,而岳飞又在气头上,现在我还得送到人家嘴里去。 我真是去当监军的吗?我怎么感觉我像是被丢出去平怨气的弃子? 张浚眨巴眨巴眼睛与孟可深情对视,仿佛在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开不开心? “我会的。我肯定会好好保重身体。” 孟可皮笑rou不笑,咬牙切齿地回道。 “那好,秦兄一路走好,我等告辞了。” 临走时,张浚拱拱手,转身离去。 PS:三千一章,一天两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