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凌烟阁三问(3) (第2/2页)
目光投向人群中,声音略带讥讽:“大学一籍,宏大精深。但其要旨,便在于格物致知四字。 若对此都不曾有半点心得,缘何敢号称通晓经义,又如何去入朝为官,治国平天下?” 所有在场士子复杂的目光落在站在场中几乎要择条地缝跳下去的马平身上,马平恼羞成怒道:“那在下倒是要请教贾解元,你意如何?说来听听!” 贾琰面上似笑非笑,淡然道:“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矣。” “而以某之浅见,所谓格物致知,概括起来不过12个字……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短短12个字,道尽朱熹一生所学。 贾琰站在这个时代并不存在的朱熹肩膀上,给了马平一记重拳。 将他打得头晕目眩,目瞪口呆,鼻青脸肿。 人群闻言沉默下去,越来越多的士子陷入了苦思冥想中。 红日耀耀,霞光万丈,铺洒下来,给贾琰身上镀上一层淡淡的金光。 此时的少年气势渐起,直刺苍穹。 人群后突然传来一声清越的喝彩声:“好一個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讲得好!” 人群分开,三名儒衫老者缓步而来。 均为五十上下,白面无须,气度不凡。 诸位士子面色肃穆,纷纷施礼躬身后退。 居中的一位便是大儒邵邕。 左侧面色方正者是大儒周霖,右侧则是大儒张勋。
邵邕号尹川先生,周霖字敦之,号伴山公,张勋字希文,人称姑苏居士。 贾琰与马平的辩论因为三位大儒出凌烟阁亲临评价而告终,马平面红耳赤趁乱悻悻而去溜之大吉,贾琰则不敢怠慢,立即上前长身一揖:“小子贾琰,拜见三位先生!” 张勋掌凌烟阁三问中的第三问,也就是主持经理之人。 他上下打量着贾琰,颔首笑道:“看来,老朽这第三问不问也罢。 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这十二个字确乎道尽了格物致知的精髓,贾解元可有进一步的阐释?老朽洗耳恭听。” 以张勋的身份地位,摆出如此姿态……消息传出去,贾琰绝对会在京师一炮打响! 贾琰定了定神,躬身道:“小子岂敢?”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贾解元但讲无妨。” 贾琰知道今日来凌烟阁的目标已然实现,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小子以为,所谓读书明理,这个理字,既是天理又为事理。 而明人伦,则与穷天理异曲同工。 天理、人伦均为世间秩序大道,此为读书人之必须坚守之根本。” 贾琰顿了顿又道:“讲圣言,通事故,小子的理解是,言行举止既要知敬畏,讲规矩,还需通晓世故人情。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贾琰话音一落,张勋眸中透亮。 前面的阐释只能说中规中矩,在张勋看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能将经学解读到这般境界,已算天赋奇才了。 但后面一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几乎同时引起了三儒的共鸣和惊叹! 张勋望向邵邕和周霖。 邵邕缓步前行,面上的笑容越加温和:“好一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精辟,实乃微言大义。 老夫等一生穷究至理,但闻此言亦有茅塞顿开之感。” 邵邕此言,贾琰听得微怔。这是曹公红楼梦书中的一幅对子,世人居然不知?难道是“人在书中”、难窥庐山真面目的缘故? 贾琰心念思量间,邵邕又赞道:“以汝这般年纪,能诗文、经理齐头并进,为老夫三人生平仅见,大周神童之名无虚也!” 邵邕一言,直接将贾琰推上了大周士林的巅峰。 在场士子艳羡交加,掌声雷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