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撷萃_抽离与牵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抽离与牵扯 (第1/2页)

    今天早上看到作家助手里给我的信息,说是小说完结已审核完毕,给予通过。看到这条消息,我都有泪奔的感觉。

    假如说每天的更新,把头脑里的设想转变为文字的过程是阵痛和分娩的话,那么这一刻,这个孩子就是离开我去上学了。

    秋日离别愁更甚,遥眺默祷化泪盈。

    没有写过小说,没有连续一年写过小说,每天都在小说的情景中,每天在构思,每天在想象,每天在书写,每天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目,一一经手,忽然它离开我了,一下子真的很空虚。

    整个上午,我都在玩游戏,或者听音乐,没有看书,更不想去动笔。

    就让我静静地和哀伤的情绪待一会儿吧。

    有时候我是不喜欢外界的节奏,觉得太快了。

    其实中医也好,心理学也好,都是这么认为的,人的气吸进来时,需要顿一顿,在体内震荡一下,然后再呼出去。

    而心理学也说,当有了情绪,哪怕是想哭,那么静静地待一会儿,然后想哭就哭,这时候不要去打扰,让情绪自然流露,这样是健康的。

    可是很多时候,在外界不一定会顾及到这一面,节奏太快了,太以人为的好恶为主,认为哭就意味着不好,然后打断,希望不要哭。

    可谁的人生没有经历过哭泣,如果没有哭泣,是不是也意味着这是不完整的人生呢?

    估计也没什么人会去这么想,也没什么人会想到这一点。

    而且乍然放下,我在抽离中,还是觉得有牵扯,估计这几天,有得要在抽离和牵扯中徘徊了。

    这是自然的。

    要放下,大脑的程序会认为再也见不到,这时候所有的前尘往事都会一一浮上心头,舍不得的情绪会占一点空间,这一点,大脑和电脑是不同的。

    电脑可以是直线的,可以看程序。

    可是人脑,怎么可能不经过情绪呢?

    到了这一刻,我才方始明白过来,还记得以前看《倚天屠龙记》书尾的后记,金庸写到,他觉得没有把张三丰和张翠山生离死别的感情写出来,也没有确切地表达谢逊听到张无忌死的情绪。一直到他自己有了生活体验,这才明白过来。

    以前我看这段话,也是看过就算,没什么体会的。

    可是到了小说完结,而且是平台宣布完结时,这时候金庸的这段话开始浮现在我眼前,我也开始感知到那种情绪。

    而且我也有很多应该的表达的情感没有表达出来。

    比如说,当我哀伤迷茫的时候,突然想听越剧《家》里的《两地洞房》唱段,那段唱是说觉新在洞房时,和两位新娘,一位是家里为他娶的瑞珏,她是充满了喜气的。一位是远嫁的梅表妹,她本来就是悲恸地出嫁,跟心上人远离,没想到嫁过去还是冲喜,新郎病得快要死了,这时候心里简直就是绝望。

    而觉新呢,爱的人不能团聚,不爱的人近在眼前,要抗争,根本无力,想接受,情感上又无能为力,他的矛盾纠结也是欲哭无泪。

    在今年,也就是2020年初,我写《白发魔女传》书评的时候,引用了越剧的唱词,结果在论坛上有一位叫春水煎茶的网友起了共鸣,原来她也喜欢越剧,于是我们聊了起来。

    我早就感觉到越剧的唱词很适合表达梁羽生的作品,比如说《五女拜寿》中的《奉汤》一折,活生生就是一个卓一航的形象。就跟卓一航在黄龙洞内,为练霓裳盖衣服如出一辙。

    结果人家也是赞同的。

    在我写小说,有时候是放松心情,有时候就是纯粹的消闲时,就会想听越剧。

    今天想听《家》里的《两地洞房》,听的时候忽然想到于承珠成婚,张丹枫一定很开心,而于承珠心里有两个自己。

    这是把构思代入到了越剧的场景和唱段中去了,我知道我还没有完全停歇。

    而且,越是到了完结时,我就越觉得,假如可以再写一遍就好了。

    我想我的心灵和大脑是认可这个想法的,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在抽离的过程中免不了回旋,现在知道女人为什么会那么爱伤春悲秋,生命中的离别的确是太多了,心若细腻,是难以释怀的。

    现在才知道,尽管流行说什么要积极正面地去对待,要多说积极的话,要有正能量,正面的情绪。

    可是感伤一来,很自然的情绪就会上来,这时候要硬磕也没这个必要。

    还不如顺其自然,让情绪自然流淌。

    当然这么哭的话,要是哭干净了,还得有些时日,假如和别人共用时间的话,那么是无法协容的。

    所以很多人就不喜欢有人哭。

    可这只是出于利益,而不是真实的需求,试问有谁可以没有忧伤的情绪呢?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面对,愿意承认的罢了。既然如此,那么何必当真呢?

    有时候是觉得静静的一个人,更容易看出真相。

    然后今天家人要看《五女拜寿》,听到那一句著名的唱“女儿我夜夜千针与万针,为爹娘寿鞋两双早绣成”,在2019年的初夏,那时候刚接触抖音,我看到有很多人在抖音上播出这一句,然后我也试着去弄弄看。

    而这一句也被我用到了小说中,于承珠绣好了两双鞋,准备给张丹枫夫妇,可是张丹枫的女儿张翕不喜欢于承珠,在说她坏话,被于承珠躲在窗外听到了,她伤心而去,留下了两双鞋。

    后来这两双鞋就没提到了,今天再听到这一句唱,忽然在想,我是不是要交代一下这两双鞋的下落呢?可是又一想,不交代也行。

    难道说到了结尾,张丹枫还穿着于承珠绣的鞋不成?

    一旦发生了于承珠弑杀师母的事情,叫张丹枫再去面对这双鞋,他也很难面对的。

    完结了,总觉得空落落的,好像有什么还没做,然后投射出去,就像是有什么没写好似的。

    看来要准备写新书了,我感觉除非是有了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