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得有失】 (第2/2页)
要求当然更高,他是要把“u”字形,变成“d”字形,也就是把东莱西界拉直,将北海国伸入的那只“拳头”与“手指”割下来——即其治下的观阳挺县胶东即墨壮武等五县纳入东莱郡。如此,东莱西界将连成一线,扩大三分之一,无论是应对西面的袁氏,还是将来南下挺进徐州之琅琊国,在募兵扩军调动军队快速反应上,都有重要意义。 这地当然不是真割——谁都没有权力改变大汉郡国边界,而只是由东莱“接管”而已。将富庶的五县割让,正常情况下,孔融肯定不干,所以,太史慈与吕岱柳毅等人商议后,决定把这一条做为援助的先决条件。当然,名义上是很正大光明的——为扩军应敌快速出兵,共拒袁氏。 辽东粮多,北海人多,划出人口较多的五个县给东莱,便于募兵建营,守望互助。的确是两利之举。 此前王修出使东莱,已初步同意这个方案,因为他很明白,辽东军要吞掉北海,并非难事。当年马悍太史慈双雄闯北海时,就曾以百余精骑破了管亥的上万贼兵,这可是他亲眼目睹的。既然辽东军不来硬的,而是来软的,北海最好也要服软,你好我好大家好。北海眼下的真正大敌来自西面。只有抱着割rou喂狼的精神,把这些辽东狼喂饱了,主公在这北海,才能待得长久一些。 只不过,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孔融看了这条款,阴沉着脸,置之不议,这事就这么暂时搁浅了。只是没想到。袁谭的打击来得这么快,现在,他必须做出选择,究竟是割rou喂狼?还是舍身饲虎(袁谭)? 这个选择。似乎不难。
孔融重新翻出那份密议,就着灯光看了良久,听着城外震天价的厮杀声,终于叹息着。在文书末尾戳下了鲜红的大印。 “但愿五县能换来北海的长治久安。太史子义,你要的,我给了。希望此刻你已率大军在驰援路上。” …… “太史子义此时应当在回辽东的路上了吧?” 说话之人,正是管统。此时他正在府内后堂,手持一卷《尚书释义》的竹简,意态闲适地跪坐于案后品读。 院外阶下伏跪一人,家仆装扮,正恭敬回话:“是,登船北航,声势浩大,至少半城黄县人都看到了。” “城西的军营各处粮仓,以及掖国的大营,兵力有何变动?” “回主人,除了从掖国调了三百护卫北上之外,并无缺员。” 管统微怔,三百护卫,以太史慈的勇武,这护卫人数有点多啊。不过,想想自辽西爆发叛乱之后,辽东也有几分暗流涌动,多带几个护卫也是应有之意,便未深究,挥手令仆人下去。 如此过了数日,黄县一切正常,管统满意之下,当即修书一封,命人快马送往灌亭大营。 这一日,家仆按例向管统跪禀从黄县郡府各处粮仓城西兵营掖国大营收集来的消息,与前些日子的情况并无出入。 管统抬抬手,示意家仆下去,但家仆却没动,神情踌躇,似有未尽之言。管统皱眉,拉长声调:“还有何事?” 家仆惶恐道:“禀主人,有一个情况,不知当不当说……” 管统眯着眼,沉声道:“事关军情,巨细无遗,说错无责,隐瞒必究。” 家仆大汗,伏跪禀报:“小的有一故友,本是牟平渤海军一什长,数日前其兄病故,家人急赴牟平,寻其告假回家治丧。未料想营中袍泽却道其执行任务未归。家人本以为是随太史使君前往辽东了,失望而返。未曾想,两日之后,此人竟出现在葬礼上。家人异之,询问良久,才终于道出实情——此人之前一直在守备城南仓,其兄病故的消息,是牟平袍泽转述的……” “等等!”管统放下手里竹简,边捋黑须边将家仆的话捋了一遍,“你是说,本应在牟平的渤海水军士卒,竟然出现在黄县,并守备城南粮仓?” “是,依小的想,这大概是为了加强警备,或许是兵力不足,故而使用水军……” “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管统眼睛眯缝成一条线,针芒闪动,仿佛嗅到危险气息的毒蛇,“你找些人,把此人弄入府中,我要亲审。” 家仆为难道:“此人未敢告假太久,匆匆参加完丧葬,便返归军营了。” 嗯,在家里绑一个人,问题不大,但闯入军营绑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他们可还没这本事与胆量。 “那就着人潜入到城西军营详细打探一番——记住要找认识牟平渤海军之人。”管统屈指不轻不重地叩击案面,笑容冷冷,“太史小儿,希望你不要自做聪明,否则,我管统一把火,就能让你跳海!”(未完待续。。)u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