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让世界知道华夏瓷器的美! (第1/2页)
,我怎么成老艺术家了 翌日,庄小莹和张瑞来到赵辰家中,拍摄官窑瓷出窑的画面。 窑炉打开,火焰和泥土的气息铺面而出。 这种味道很独特,透着几分亘古和沧桑的感觉。 庄小莹站在工作间远处观望,张瑞站在固定摄像机的后面,用摄像机清晰地捕捉着瓷器出窑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每一帧都是艺术。 没多久,青色的官窑瓷被赵辰一件一件取了出来。 官窑瓷最大的特点就是沉稳、厚重,有一种大繁至简的美。 它的颜色是纯粹的,其上有不规则的裂纹,却让这种瓷器更加的漂亮。 赵辰这一次的作品,裂纹更加的细,一眼看过去几乎看不到裂纹。 当年的修内司官窑,这样的官窑瓷是最上等的,只能给皇帝和王爷用。 “又成了四件,官窑瓷的成品率很低,我现在大概能保证五件成四件的水平。” “这是因为专心制作五件的话,不会太耗费心力。” “如果是同时烧制一百件以上,成品率可能就会降低。” “不过这也已经很不错了。” 赵辰看着摆在桌子上的瓷器,开口说道。 瓷器最美的时候,就是刚刚诞生出来的这一刻。 泥土和釉在火焰下变成晶莹的青色小碗,蕴藏着华夏传统文化独特的美。 “真的好漂亮啊!”庄小莹走过来,惊叹道。 “大师,我来拍个360度全景。”张瑞扛起摄像机,绕着瓷器转了两圈,用镜头拍摄了瓷器的特写。 这样到时候播放出来效果会很好。 “这就是古法官窑瓷吧,和出土的南宋文物一模一样,就是少了八百年的时光。”庄小莹看向赵辰,问道。 “嗯,这四件成品和出土的修内司官窑瓷器是一样的。”赵辰点点头,回道。 “也就是说,如果八百多年后,这几件瓷器还存在,也相当于是南宋时期的文物在今天的地位吗?”庄小莹眼神中泛起一抹神采,又道。 赵辰笑着回道:“不,那不会。” “古代的文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在古代连年战乱,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没有流传下来。这些文物有的被民间收藏家收藏,有的流落海外,还有的消失在战火之中。” “流传下来的文物不多,所以价值才高。” “现如今和平年代,倘若社会一直稳定,非常多的顶级手工瓷器会流传下去,所以,价值远远不可能和古代的文物的地位相比。” 听到赵辰的话,庄小莹恍然大悟。 “大师,我悟了。”她笑着回应道。 这个时候,张瑞在一旁补充道:“大师,特殊的瓷器应该可以吧,比如你的那件曜变天目,听说无法复制,属于传世孤品。” 听到张瑞的话,赵辰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承认道:“那件确实算,曜变的可能性非常低,我那次只能说是如有神助,再复制的话可能要花很久时间才能做出来。” “大师,别太谦虚,现在你可是瓷器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我们拍这期节目《瓷器之美》的时候,好多地方的瓷器师傅都在讨论你呢。”庄小莹又道。 “讨论我?” “嗯,目前还只有你能制作出古法官窑瓷,连南宋官窑博物馆都不行。”庄小莹回道。 赵辰摆摆手,道: “官窑瓷是手法问题,这个有难度,但是迟早会有人能烧制出来。古法汝窑是釉的配方比较独特,陶艺研修院已经在分析釉的配方了,多次模拟实验也可以还原出来。” “我能复原古法官窑、古法汝窑,但迟早有人能做到和我一样的程度。” “华夏游戏的手艺人多如星辰,有天赋的人不止我一个。” 赵辰看得很淡。 古法官窑、古法汝窑在瓷器界掀起了一阵热潮,官窑博物馆在尝试复原官窑瓷,陶艺研修院在不断尝试复原古法汝窑。 按照赵辰的分析,大概两到三年之内,就有厉害的手艺人能重现他的技法。 然而研修院和博物馆的手艺人却得出结论,起码五到十年之内,都不可能有人重现古法官窑和古法汝窑。 这两门瓷器的学问,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也就是说,至少五到十年之内,赵辰在官窑瓷和汝窑瓷的顶尖地位,无可撼动! 这两种瓷器的古法,只有他一个人掌握! 接着,庄小莹又采访了赵辰很多关于瓷器的问题。 赵辰详细的讲述了官窑瓷的历史由来、形象特征、风格特点。 他讲的非常好,是可以剪辑后直接在央视3套播放的程度。 就这样,直到下午时分,这一次的采访便完全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