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将会引起更大的震撼! (第2/2页)
实际上,顶尖艺术之所以是顶尖,光是材质就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 就像是王希孟在画《千里江山图》的时候,用的是宋朝最好的纸。 赵辰既然要创作一幅类似千里江山图的图画,自然也要用最上等的纸了。 他看到大家的疑惑,缓缓解释道: “造纸术毕竟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发明,可想而知历朝历代的造纸技巧有多高了。” “比如宋朝碧、黄、白三色的白鹿纸,技法在战乱中就已经失传。” “还有唐代的独特宣纸,生宣和熟宣,和现在的宣纸区别也很大。” “再比如有一种纸叫做澄心堂纸,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专用。” “还有金粟经笺,宋朝皇室抄经书专用的纸,里面加了云母,纸面可以露出光亮耀眼的颗粒。” “再比如玉版纸,黄庭坚就用这种纸写字,这么多年民间都找不出第二张。” “有的古纸上面没有图案和文字,光是纸本身,就是绝对的古董。” 网友们看着直播间中赵辰温文尔雅的解释。 大家顿时有些错愕。 【谁能告诉我,辰哥刚才说了什么?】 【看了他的直播,感觉自己像没见识的土狗。】 【要不是他,我以为纸就只有薄厚的区别。】 【纸还有这么多讲究,那只是纸啊!】 【谁能告诉我,他是怎么懂这么多传统知识的!】 【宋朝的白鹿纸和金粟经笺,那都不知道失传多久了。】 大家又议论起来。
赵辰的讲述意境非常高,大家完全被他吸引。 “宋代的纸文化发展的很好,其中发展最多的就是澄心堂纸。各地也都热衷于用澄心堂纸作为书画的材料。” “但由于宋朝的画非常的细腻,纸的缝隙和质感不足以承载一些细腻的地方。” “所以,北宋那个时候,宫廷的翰林画院更喜欢用一种珍贵的双丝绢。” “《千里江山图》就是在双丝绢上绘制出来的,双丝绢经线两根是一组,纬线是单丝,经纬交织会有起伏。” “不过,这种技法完全失传,而且制作绢需要用到缂丝的机器,我也没法制作出来。” “但,我能还原出古法的澄心堂纸。” “这种纸完全不弱于绢。” 赵辰站起身,浑身上下透着一种自信和淡然。 满是艺术大师的风范。 他从屋檐下的躺椅旁边走出,阳光刚好照在他的身上。 一时之间,赵辰整个人都有些发光。 网友们啧啧称奇。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大师啊! 果然民间是有高人的! 赵辰要仿制《千里江山图》的事情,在华夏的书画圈和文艺圈已经流传开来。 毕竟,赵辰现在的风头太盛。 很多书画大师都在议论这件事。 有人看好,有人无所谓,有人在冷嘲热讽。 “创造一幅和《千里江山图》一样的作品?他未免有些太狂妄了。” “这幅画不仅仅是绘画技巧和绘画艺术的表达,更是灵感的体现,没那么简单画出来。” “十几米的画卷,每一点细节都不同,每一处地方都活灵活现,不看遍大好河山,怎么能绘制成功呢?” “还要制作出古法澄心堂纸?他要是能做出澄心堂纸,那故宫都得重金聘请他当顾问。” 很多绘画大师都在议论。 古法澄心堂纸的事,确实牵扯到故宫。 原因很简单,在漫长的时光侵蚀下,有些古卷已经残破和破损。 故宫有一个很大的职责,就是修缮和保养文物。 修缮的技巧也是一门传统文化,并且从清朝的时候就代代相传下来。 故宫修缮文物的师傅,更是非常厉害的手艺人。这一个专业光是学徒,至少都要是文物专业的博士起步,才可能被故宫招进来。 而修缮文物有一个难题,便是原材料。 太多书画用的材料都是澄心堂纸,而且是古法澄心堂纸,并不是现代技艺的澄心堂纸。 有了纸张,修缮的师傅们就能把纸做旧,然后再去修补文物。 但现在这种纸根本找不到,所以就只能把残缺的文物放着,等民间找到收藏的澄心堂纸,才有可能进行修复工作。 如果赵辰能把这种纸做出来,那么故宫一定会专门派人来请他。 故宫得把他供起来。 那么多古文物的修复工作,就等着这种纸才能开始。 所以,赵辰制作古法澄心堂纸,虽然不是什么震撼的工艺品,但引起的震动只会比古法瓷器更为夸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