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这大佬,做的事一件比一件厉害啊! (第2/2页)
面,是这边的造纸业很发达,还有一些专门的旅游造纸工坊,可以让游客体验造纸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赵辰的人气非常高。 如今他要还原宋仿澄心堂纸,这个噱头非常的夸张。 就连当地的宣纸协会都被赵辰惊讶到了。 “仿制宋仿澄心堂纸?这可不比制造瓷器,造纸的工艺很复杂,需要用到的设备也更多。” “他想的太多了,宋仿的澄心堂纸都失传多少年了!” “前一段时间宣纸协会不是还原了清朝的澄心堂纸吗?” “清朝能和宋朝的比吗?现在民间还留存大量的清朝时候澄心堂纸,模仿研究还原很容易,你去市面上找一张宋仿澄心堂纸我看看!” 很多造纸手艺人在聊着。 赵辰则继续专心致志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他每日打开直播,会拍摄造纸的步骤。 这些步骤都是网络上能看到的那种,一些细节和配方赵辰自然不会公布出去。 赵辰起初钻研了几天造纸技术,其实这份技术并不是很复杂,只不过细节比较多。 他知道一些特殊细节,所以制作的过程并没有什么难度。 他雇来的助手是一个造纸厂的学徒,年纪不大,叫做孙一。 两个人拿着筛子,从清水中抄出纸浆,然后放在平整的木板上定型,晾干。 这段时间,孙一跟着赵辰一起做纸,他越做越是惊讶。 因为赵辰制作出来的宣纸,远比这座宣纸工坊本来做出来的纸要好得多。 那种平滑的感觉,那种质感,对比非常的明显。 好的东西本来就是如此。
不然的话,宋朝的文人墨客不会一拿到澄心堂纸,就迫不及待的收藏起来,或者是直接写诗庆祝。 “大师,这个就是宋仿澄心堂纸吗?” 这几日,孙一听到了外面不少的言论,所以知道赵辰的事情。 “是,不过还是生宣,我需要把这些生宣拿到福健那边用明矾做成熟宣,才是真正的澄心堂纸。”赵辰回道。 孙一看着面前细腻光滑的宣纸,满脸惊叹。 赵辰之所以选择孙一做助手,也是因为这个孩子看起来比较单纯一些。 这段时间,不少人找孙一打听赵辰做澄心堂纸的细节,孙一也只是说不知道。 当然,很多关键步骤赵辰并没有让孙一知道。 无人机拍摄着最后的一幕。 细腻的纸浆纤维飘荡在纸槽中,赵辰和孙一拿着模框,把模框浸入纸槽,然后两个人一起向上抬,让纸浆纤维均匀的留在纸模框上。 然后,又把这样的纸模框放在外面晾干。 整个过程,没有机械的轰鸣声,没有化工的痕迹。 只有两个专心的手艺人在做着传统手艺的事情。 工作间内都是些古朴的工具,看起来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这种感觉非常好。 宁静、悠然。 网友们越看越是喜欢,心情都似乎平淡了一些。 与此同时说,这家宣纸工坊的老板吴得林也在看着赵辰的直播。 赵辰画高价租下这家工坊半个月,本来工坊的生意就不好,吴得林自然乐意。 如今看到赵辰制作出如此细腻的纸张,吴得林的眼神也有些吃惊。 “居然真的做出来了,但现在还看不出成品是什么样的。” “但他做出来的纸质量真高,起码比机器做的宣纸要细。” “这种纸能卖不少钱,要是能把他的配方学到就好了。” 吴得林心里想着。 他只以为这是一种好纸,还并未意识到,这是华夏最珍贵、最稀有的宣纸之一,放在历朝历代都是顶尖的澄心堂纸。 目前华夏公认最好的澄心堂纸自然是南唐后主李煜制作出来的。 然后,便是宋仿澄心堂纸。 宋仿的质量已经无比接近李煜的澄心堂纸,在宋代受到狂热追捧,但存货量极少。 因为需要用到的原料很贵。 这种纸,切一刀下去就是黄金万两,比切糕都贵。 吴得林做小本生意的,很难想象自己的小作坊会诞生如此神品。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赵辰。 “晾晒结束生宣纸差不多就做好了,整个过程虽然漫长,但庆幸没什么差错。” “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这种纸是华夏造纸历史上最好的纸。” “现在还无法确认这种纸和宋仿澄心堂纸完全一致,等纸做出来之后,就可以判断纸的质量了。” “希望真的能完美还原吧。” 赵辰望着正在晾干的纸,感慨一声。 观看直播的网友暗暗称赞。 这大佬,做的事情是一件比一件厉害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