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百年回眸:我爷爷的两张照片 (第1/2页)
我的爷爷叫金少山,谱名孝松,外号小刘子,别署小山、小先,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去见***了。所以,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几乎是一片空白,只从我的奶奶、姑姑和父辈的口中大略了解了一些爷爷生前的事迹。 解放后,爷爷在浦江潘宅以理发为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我的奶奶在2006年离开人世之前,曾跟我说过“你爷爷七岁没了父亲,十三岁时同你大爷爷两个人离开天台老家,先到宁波,没了盘缠,便就地找活糊口。你大爷爷在宁波学理发,你爷爷则跟着篾匠师傅学手艺。两个人呆了不到一年就去了上海,再从上海到杭州,租住在中山南路上仓桥头。你爷爷少年时期,卖过报,参加过罢工风潮。……日本鬼子入侵杭州时,我和你爷爷就挑了一担衣服和理发工具走路从杭州经过富阳、桐庐先到浦江城北买房暂住的。后来,你大爷爷出信过来说富阳也告危,也要来浦江,才在潘宅租下店屋,付了定金。结果,你大爷爷一家人到廿五都朱宅歇脚后,就居住在那里了。故此,我和你爷爷才卖掉城北的房子,搬到潘宅居住的。抗战期间,我通娘各爸的哥哥吴宝祯、吴宝文是国民政府的人,也是被日本佬打死的。……抗战胜利后,我大姐(方爱珍)、嫂嫂(方毛儿妻子)来叫我们回去,你爷爷不回去了。后来,他在解放战争中还受过伤的……解放后,谭震林也来过,你爷爷还是不回杭州。”奶奶说了一些往事,总是不停地叹息:“料不到,国民党败得这么快啦!”当时,我听了这段不平凡的岁月往事,总觉得有一些神秘的故事,但不知从何查起。 当奶奶离世后,爷爷在解放前的事迹,知道的亲人就更少了,似乎将要成为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我也问过我大伯,他说:“你爷爷一直不肯说在杭州时的一些事,肯定是有故事的。”而我的二姑也不知道爷爷解放前在杭州的一些往事,只说:“你爷爷擅长骑马,每年二月廿七日潘宅交流会时,有马戏团来,他骑上马就能跑几圈。”至于我的父亲则说:“小时候,潘绍耐总是说烧潘氏祠堂的洋油,从你家拿的。”零零碎碎地一些只言片语,总是透露着爷爷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于是,我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寻根溯源,着手调查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先是向潘西庆借了《金萧风云》了解抗战时期活跃在金、义、浦、兰地区的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的历史,但毫无所获。不过,潘西庆向我说起了一段烧祠堂的往事,他说:“民国三十一年(1942)八、九月份,浦江县城第三次沦陷,时有小股日本鬼子从戚村桥来犯,路过潘宅,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党组织撤出潘氏宗祠,疏散群众避难于桐青殿。当时,潘氏宗祠里的一些机密文件来不及搬移,是我和我的叔叔潘怀靗(即潘宅联络站长潘怀髋)到你家店屋敲门的,同你爷爷一起拿洋油去烧了祠堂的。”这表明我爷爷生前与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的活动有所关联,遂寻迹查访,但线索总是戛然而止。 2015年10月份,家里的老房子——“金少山故居”原拆原建,在搬移一些旧物时,翻出了两张爷爷生前的旧照,一张是爷爷生前身着西装在杭州湖滨照的,一张是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并配有两枚纪念勋章的照片。这两张照片,直到与新四军金萧分会顾问韩李敏联系上后,经专家讨论,基本确定了拍摄年代。一张是1930年拍摄,一张是1949年5月拍摄,所配的勋章为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的纪念勋章。可以认定的轨迹是,1930年时爷爷在杭州;1942年他参与烧毁潘氏大宗祠及金萧活动;1948年被抽调入伍,秋季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初,又参加了渡江战役,并在战斗中负伤。 2016年,我又在浦江县档案馆查到《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居民户)》的户档,在爷爷一栏写着1937年由天台迁来,而奶奶的一栏写着1937年由杭州迁来。其实,两人都是从杭州迁来的。 那么,1937年以前,爷爷在杭州究竟做过些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2021年,随着建党百年大型媒体采风活动的开展,杭州理发工人罢工风潮的历史走进视野。我到ZJ省档案馆、杭州工运历史陈列馆查阅大量档案,1921年5月24日在杭州爆发的理发工人罢工斗争的事迹以及吴宝文的照片被查到,这与爷爷的生活轨迹十分的契合,综合梳理了故事脉络誊录于下: 民国九年(一九二〇)五月,爷爷兄弟二人离开宁波,辗转至上海西郊,始与共产党先进组织接触,深受影响,即转为地下共产党收集情报。寻下杭州,于上仓桥头落脚,临近国民保安司令部监狱,以理发为业。恰在省一师任教的宣中华正为国家“救亡图存”,而四处奔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