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风云_八十六、东林党的真面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十六、东林党的真面目 (第2/3页)

抢回,被杨涟等斥退。

    杨涟等人将朱由校带到文华殿,举行了册立太子典礼(此前朱由校还没来得及被册立为太子)。礼毕,李选侍派人来请太子回乾清宫,阁臣刘一燝劝说朱由校住在慈庆宫,不要回乾清宫。朱由校听从了刘一燝的意见,前往慈庆宫,众人议定九月六日正式即皇帝位。

    周嘉谟对朱由校说,殿下是社稷神人托重之身,不要随便活动,更不要独自去乾清宫哭丧,要去的话也要等大臣们到了再一起去。杨涟一再嘱咐太监王安要保护好未来的皇上。王安等表示一定照办。

    朱由校虽然脱离了李选侍,可是乾清宫是皇上居住的地方,要当皇帝就必须回乾清宫。东林党人必须再下一城,将李选侍赶出乾清宫。

    第二天,东林党人左光斗、周嘉谟上疏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左光斗的奏疏写得很难听,他说,乾清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选侍即不是嫡母又不是生母,没有资格居住在乾清宫,不要借抚养之名,干预朝政,使武后之祸,再现于今,如果那样的话,将来后果会非常悲惨。

    左光斗将李选侍比作武则天,有两层含义。一是武则天篡位;二是武则天**。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的宫人,太宗死后却成了其儿子高宗的皇后,左光斗以此影射李选侍与朱由校同住乾清宫可能会**。

    李选侍看后非常生气,几次派人传诏左光斗,左光斗却不听命,他说,我是朝庭命官,天子才有权利召见我,你有什么权利召见我。

    李选侍更怒,派人请朱由校来乾清宫商议对策。当时朱由校己经十六岁了,基本成年,他需要独立,不希望李选侍管着自己。更重要的是,李选侍曾欺凌过朱由校的生母王氏,至使王氏于万历四十七年含愤死去。因此他站在大臣一边,不肯去乾清宫,反而要求李选侍择日搬家。

    朱常洛在临死之前,担心朱由校驾驭不了局面,有抬高李选侍,让她抚养并辅助朱由校处理政务的嘱咐。但同时他又担心李选侍专权而没有给予她皇后的名份。这样就留下了大片的模糊地带。李选侍名不正言不顺,势单力薄,一旦臣下抗命,将很难应付,而她手中唯一的“王牌”朱由校又嫌她多余,不与她一世。她除了接受现实,别无选择。九月五日,李选侍被迫搬出乾清宫,住进了宫女养老所居住的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正式即位。

    东林党人在两代帝王即位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天启的赏识,左光斗、刘一燝、周嘉谟等人受到重用,杨涟因在移宫案中表现过于抢眼,其动机和目的遭人质疑,被弹劾下台,但没过多久又重新启用。

    一批被万历处理过的东林党人如邹元标、赵南星、高攀龙、王之寀、乔允升、叶向高等也纷纷还朝,担任要职。顾宪成己于万历四十三年死去,不然也应重列朝堂。天启初年,东林党人布列满朝,分据内阁、吏部、都察院及六科、十三道各部门,一时势力大炽。

    东林党当权以后,对非东林党人进行了报复,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详细内容见后)为议题,排挤驱逐非东林党人。

    非东林党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纷纷投靠天启的亲信太监魏忠贤,结成所谓阉党与东林党对抗,很快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东林党人又把矛头指向魏忠贤,魏忠贤得到天启的支持,形势急转直下,东林党最终被打入深渊。

    魏忠贤,河北肃宁县人,原名李进忠,本己娶妻生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因欠赌资被人追债,不得己将老婆改嫁他人,自行阉割当了太监。魏忠贤目不识丁,但为人机灵,有谋略。他判断皇长孙朱由校迟早会即位,于是竭尽全力接想近这位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朱由校的奶妈客氏,18岁入宫,第二年丈夫去世,成了寡妇,后来她耐不住寂寞和太监魏朝搞得火热。魏忠贤通过巴结魏朝,结识了客氏,并由她引荐当上了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进入了朱由校的生活圈子。

    没想到魏忠贤这小子不厚道,不久就过河拆桥,当起了第三者,与魏朝争起了客氏。由于魏忠贤属于成人后才去势,娶过妻生过子,比起从小就阉割的一般太监更象个男人,凭着这个生理优势,魏忠贤赢得了客氏的欢心,战胜了魏朝。

    朱由校从小由客氏带大,因此对她感情极深,长大以后也离不开她。所以,当上皇帝后不到一个月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在事实上取代了李选侍在后宫的位置。在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也从惜薪司太监的岗位上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魏朝看到朱由校继位后客氏奇货可居,就想重新夺回客氏。一天晚上,两人酒后争抢客氏,叫骂声被天启听见。天启知道客氏心向魏忠贤,就责备了魏朝。不久魏朝被发往凤阳,魏忠贤派人将其缢杀。

    王安是光宗的亲信太监,天启继位时也出过力,深得天启信任。随着客、魏地位的上升,与王安形成了竞争,双方矛盾尖锐。

    从某种角度上说,太监也是臣,是内臣。宫中太监对权力的争夺,比朝臣还要激烈。由于明代外廷大员常与宫中太监勾结,互相影响,朝中宫内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复杂。

    天启元年四月,天启帝大婚。东林党人、阁臣刘一燝上言“请”客氏出皇宫,未果。此事很难说没有王安的影子,从此,东林党与魏忠贤结下了梁子。

    七月,给事中霍维华听说王安和魏忠贤势如水火,为巴结魏忠贤,上疏弹劾王安。魏忠贤矫诏允告,将王安“降作净军,发去南海子,看守墙铺”。魏忠贤又借刀杀人,派王安的死对头,太监刘朝任南海提督。刘朝到任后立刻对王安下手,他先是停了王安的伙食,想把他饿死,可是王安生存能力很强,到处挖野菜充饥,三天还没饿死。刘朝等得不耐烦了,命人将其缢杀。

    年底,阁臣刘一燝、吏部尚书郑嘉谟利用职权报复霍维华,将其降调陕西佥事。

    霍维华同党,给事中孙杰弹劾一燝、嘉谟。认为霍维华没有过失,一燝、嘉谟此举是为了给王安报仇,是徇私枉法。在魏忠贤运作下,二人被免。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万历末期的党争局面又死灰复燃,重新炽热起来。

    从天启三年(1623年)起,东林党人与其他派系矛盾激化,这年初,东林领袖赵南星新任左都御史,他利用六年一次的京察算旧帐,许多过去反对过东林集团的人被罢黜。同年晚些时候,赵南星出任吏部尚书,他到任后立即开始从全国特别是从北京的政府中根除他和他朋友的对手。

    东林党的活动升级,引起了天启的注意,这年,他任命魏忠贤兼掌东厂,就有整治结党的用意。

    天启四年春,魏忠贤将东林党人内阁中书汪文言下狱,开始对东林党下手。魏忠贤为什么会拿无名小卒汪文言开刀呢,因为汪文言实在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

    万历末年,就在东林党日暮西山的时候,有一颗新星冉冉升起,挽东林于危亡,这个人就是汪文言。

    汪文言,安徽歙县人,是继顾宪成、李三才之后,东林党又一个著名的活动家。此人既非官员,也无功名,但为人讲义气,有智谋,善权变。

    汪文言曾在县衙里当差,从事过狱讼相关工作,收点钱,打通关节,捞个人这样的事自然少了不,因此在工作中培养了很强的“活动”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闲居在乡的东林党官员于玉立。于玉立很欣赏他,派他到京城活动,为了方便他开展工作,于玉立还花钱替他捐了一个监生的资格,让他进了国子监。

    国子监这个舞台使汪文言如鱼得水,他的活动能力得到发挥,很快就和大量官员建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