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二章 蒙蔽 (第2/2页)
你一定要每天都给军区来个电报,越多越好,以便让军区能及时了解战况。你的信和东西我回去以后马上就交给你mama。” 明阳军区不但派出了观战人员,而且还准备集中军区和所属部队的部分作战参谋人员,对缅北战役进行及时推演。 明阳军区已经有十一年没有打过千人以上规模的正规战,这次缅北战役虽然是以同盟军为主,但由于特殊的关系,明阳军区有条件能在最短时间及时获得战场情况,对这个能锻炼作战参谋人员的良机,明阳军区绝不会放过。 此外,明阳军区的大佬们还存在一种是自己子弟在打仗的心结,对肖秦的关注程度要多高要多高,一旦不能及时得到消息,大佬们估计晚上都会睡不着觉。 随着战役准备的倒计时,肖秦又策划了一件事。 十一月十日,密松接到了缅甸政府驻北掸邦代表发来的一份密电,说自治同盟希望缅甸政府能够在十二日和十三日两天,在广播和报纸上发布缅甸政府代表与自治同盟主席肖秦,正在登尼举行新一轮会谈的消息报道。 密松看了电报,便知道同盟军要对克钦独立军动手了,于是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奈温。 当天下午缅军总司令部召开了军事会议,随后就下令北部军区在一周内完成对独立军的进攻准备,并从中部地区又调了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加强北部军区的兵力。 不过缅甸政府虽然进行了准备,但不想抢先行动,而是打算看看同盟军与独立军交锋的结果再说。 如果同盟军与独立军形成僵持,政府军就以佯动牵制为主;如果同盟军取得了关键的进展,那么政府军就以全力对独立军展开进攻。 会议上也有人提出可以趁机集中兵力进攻北掸邦和果敢地区,但立刻招致了大多数人的坚决反对。 三个特区是缅甸与华夏改善关系、在国内实现民族和睦和解的象征,牵一发而动全身,缅甸政府绝不敢冒这个险。 十一日上午,密松的恢复传到了肖秦的手里。除了暗示政府军将会在北部采取行动、以及届时会在媒体上发布肖秦活动的相关消息之外,还告知关于自治同盟非军事人员办理缅甸护照一事,缅甸内政部和外交部已原则同意,具体办法有待与自治同盟详细协商。 紧接着,又有一个沉重的事情摆在了肖秦的面前: 克钦军区来请示需要预备多少口棺材? 相当沉重、但又不能回避。 肖秦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几乎咬碎了牙道:“两百口,不!一百八十口!” 将要牺牲的人里大部分会是华夏知青,别说一百八十人,就是十八人,肖秦也会心痛欲裂。 可这是回避不了的战争呀!只有将几个特区巩固和强大了,绝大多数知青的前途才能得到根本改变,华夏也才能因此得到不可估量的受益。 肖秦下了决心,等这次战役打完了,就要抓紧实施兵源本地化的计划。 十一日下午,缅甸内政部副部长密松,与自治同盟主席“肖秦”同时出现在了登尼,“肖秦”还是住进了缅军兵站。 十二日,缅甸广播电台和报纸果然报道了密松与肖秦在登尼举行会谈的消息,自治同盟参加会谈的还有同盟军参谋长等军事人员,主要是商议确定同盟军与政府军的联络以及避免冲突机制。 十三日,媒体又进一步报道了记者对密松和肖秦做的采访。 听到这些消息,原本异常紧张的克钦政党和独立军领导人的精神马上放松了,把近几天来同盟军对独立军阵地的频繁袭扰,视为了自治同盟在为与政府会谈增加筹码的举动,独立军的戒备程度也因此放松。 然而,就在十二日晚二十一时,由将近三百人组成的同盟军特遣队分成几路,开始向独立军的后方行潜入。 当天开始,明阳军区的一个汽车连,接管了猴镇至瓦板间的运输,同盟军的车辆全部集中到了前方。 十三日傍晚十九点,独立军阵地所有重要目标的坐标被最后标定。 当晚二十三点,同盟军的短距离穿插部队开始向独立军阵地后方运动。 接着,多个特战小组也在夜色中向独立军阵地的既定目标靠近。 十四日凌晨五点左右,独立军各阵地的电话线路被全部切断,多个地堡和火力点的值班人员成了一具具死尸,一些地堡和掩体内甚至被埋上了地雷。 肖秦十三日中午好好睡了三个小时,晚饭后就坐在了指挥部作战室,密切的注意着前线发来的一份份报告。 随着时针的转动,作战室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所以午夜后的气温只有不到十度,但一些参谋和通信人员还是不断的摸着额头上的汗,连炊事班送来的香喷喷、热乎乎的米线也没吃多少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