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现中国梦_第0161章 走进华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61章 走进华清 (第2/3页)

,园内马路上多为自行车,由于是初春,天气还十分寒冷,因此步行者十分有限,多是来去匆匆。

    华清园布局得四方四正。除几处保存完好的古迹内有曲廊回转,奇花异石外,它的新老建筑大多均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即使建校初的古建筑四合院也为方形结构,最显眼的是直来直去的条条大路,笔直地向前伸去,圆形的弯道实为稀有。

    赵卫东猜测这和后世的设计者的“同方”理念或许有关。

    华清有处知名老建筑叫“同方部”,据说“同方”二字源于《礼记·礼行》中“儒有合志同方”句,“方”作“道义”解,“同方部”可解释成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

    清华人喜欢方形,估计大概出此理论。

    清华路,是穿过二校门后的一段校园主干道,路旁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初春的阳光从树叶落光后的层层树枝间暖暖洒在路上,因为天气寒冷,路上少见匆匆的师生员工,走在清华路上,远远眺望到大草坪和大礼堂。

    大礼堂,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也是华清最著名的建筑了,融合了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华清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科学馆,位于大草坪一侧,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始建于1917年,成为了后来华清理科辉煌的发源地;图书馆,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老馆始建于1916年。

    日晷,位于大草坪最南端,是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的铭言“行胜于言”成为了华清的校风。

    另外,赵卫东对华清园花草的印象也特别有感触,虽然它和其他校园一样不缺小花小草,就连在寒冬也不缺乏最动人心魄的绿色,还有就是随处可见、高入云端的毛白杨,这种树,看它时非得仰视不可,足见它的高傲,而它外表的朴实、厚重,又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和。

    赵卫东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欣赏着华清园独有的风景线,白色的典雅的欧式建筑,上面有清人“那桐”的题字——华清园。

    北京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布局,北京的规划源自《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弯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给除九轨,左袒右社,面朝后市”。

    他知道北京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文明建筑最多的城市,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巍峨的城墙,这里有温馨宁静的四合院,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华清园给人一种庄重、幽静的感觉,赵卫东走到华清园新林院8号这座教授楼,站在楼前注视着,这里,曾是高朋云集的场所,林徽因女士、梁思成先生多结交作家、艺术家、教授、学者,出入皆才俊,往来无白丁。常客中有金岳霖、梁宗岱、朱光潜、沈从文、周培源……都是饱学之士,他们一起常来谈诗论艺,研究学术,这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大师们,聚集一起聊天,享受着,领悟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谛,彼此之间扩大知识视野,养成一种较全面的文化气质,启发着自我学识的思维。

    赵国钧回到县里后,赵卫国的学校也开学了,周秀英也去上班,家里就剩下赵卫东一个人,原来热热闹闹的一家人,现在又在各自忙了起来,而他也做好准备去北京去上大学了。

    周秀英知道北方冬天特别冷,所以给准备的东西就特别充分,棉被也买特别厚的,就连垫被也买跟盖的一样厚,要带的可真不少,在省城上火车还没问题,家人可以帮忙。

    赵卫东想少带点东西,周秀英坚决不同意,他心想还好自己有力气,否则到了北京下火车就难办了。

    1978年2月28日赵卫东终于赶到北京,他左右手都拎着大包大袋的东西,还好一出火车站,就远远看到不少的大牌子,每个大学的牌子下都有张桌子,是负责登记接学校新生的。

    好不容易,赵卫东从一大排的接新生队伍中,找到了华清大学的接待处,登记完后,就将行李放到车上,等其他同学,看车上坐了不少人后,才开车从火车站开车来到学校礼堂,再由各系接到宿舍。

    是一个高年级的师兄将赵卫东送到了华清宿舍一号楼,住在316房间,随后师兄还用自行车带他去四食堂和校园各处转了一圈。

    一号宿舍楼位于华清园的最北部,再往北就是过苹果园到华清北门了,距离上,全校所有宿舍中,一号楼距华清南门外的331公交车站最远,从331公交车站走到宿舍还是很费劲的事。

    一号宿舍楼与二号、三号、四号宿舍楼一起是华清1949年以后最早的建筑物,是由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指导设计的,其中,二号楼最大,一号楼第二,三号楼和四号楼一样大。

    从外观看一号宿舍楼,还是比较气派,当然是就这个时代而言的,五层高,红色墙,大屋顶,东西对称。

    可是进去以后却有点令人失望,楼梯窄,楼道很黑,而且也比较窄,三楼312号是机械工程系学生会和团委的办公室,附近挂着“欢迎机械工程系新同学”的标语。

    看到这些,赵卫东想到了这个系的相关情况,华清大学的机械工程系渊源于1932年成立的华清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是华清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工程学科院系之一。

    1932年夏,华清大学成立工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以“造就各项机械工程专门人才,适应国内社会需要”为宗旨,设置了3个学科组,即原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经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逐步形成华清大学目前的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工业工程系。

    1937年-1945年抗战期间,机械工程学系随学校南迁,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办学,1946年回到北京华清园。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系并入华清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并取消学院建制,同时机械工程学系分为机械制造系和动力机械系。

    1960年,机械制造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