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司马懿破防了! (第2/2页)
它是rou长的,不是铁打的。 不可能数日之内把分散各地的人全都驱赶过来。 若是无法短时间内驱赶人,汉军一旦得知消息,必然在某地设下埋伏。 司马懿本身就很害怕与汉军野战。 派兵出去驱赶,必然陷入泥潭,而且大概率是无法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父亲!”司马昭急道。 司马懿却来回走动,沉思起来。 “父亲,派骑兵出去驱赶,太费时费日,威胁那些人,他们必然逃得更快,我以为,应当派一千骑兵出去杀无赦!” 司马懿坐下来,闭目沉思片刻,才说道:“八百里加急呈报洛阳。” “此去洛阳,快马两日,朝廷争论两日,回来两日,六日过去了,这六日诸葛亮要招募多少人?” “休要再说,立刻去送信!” 司马懿不是曹cao,他根本不可能在这里大肆杀人。 而且曹叡时期的司马懿,根本不敢做出格的事,上一次私自出兵,已经是司马懿的极限。 现在不是军事问题,是政治问题。 他司马懿又不是个愣头青。
八月二十一日,李衡没有去衙门,而是去了庠序。 现在陈仓县庠序每日都有十名工匠教学,每人教十名学生。 有木匠,有铁匠,有织工。 一般情况下,李衡不会去打扰他们。 李衡只是在庠序的书房里查看一些刚编写的书籍。 例如此时他手里就拿着一本书,《大汉百工总要》。 里面记载建造房屋的技巧,还配上了图纸,还记录了打铁的方法,也有苎麻处理的方法。 另外,李衡自己写了一本书,《大汉造纸新术》。 一种技巧,如果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无法更新迭代。 无法更新迭代,就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知识。 无法体系化,就无法生根发芽,形成理论体系。 如果没有理论体系,只是流于表面的技巧,即便出现了一种新的科技,那也不过是偶然的运气,无法继续往前。 当然,李衡并不指望很快就能出现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是发现自然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需要长期日积月累地去探索。 李衡现在能做的第一步,就是把现在所有的工艺知识先汇总出来,形成教课文本。 陈仓县的庠序还只是一个开端。 汉军需要真正的工兵营。 但工兵营是离不开这种技工学校的培养的。 看完目前陈仓县庠序编写的几本书,李衡很满意,他更满意的是怀里的《大汉造纸新术》。 “明公!”外面传来董宏的声音。 “进。” 董宏进来,说道:“明公,丞相唤你过去。” “好,正好我也打算去找丞相。” “你找丞相何事?” “这造纸术已经全部精细化,每一步都反复推敲过,可以让丞相送回汉中和成都了。” “你一直在做这件事?” “是啊,我们之前的纸如此粗糙,总得一步步改进,水力纺织机我也在想办法改进。” “快去吧,别让丞相久等。” “放心,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商议接下来如何应对魏军的反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