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0章:能不能把话说得艺术点儿? (第1/2页)
“咦,李大夫?!” 李茂阳随着高凤鸣进了小病人家,沙发上坐着的一个年轻女人见了李茂阳就叫了起来。 “甄姐?这是你家?”李茂阳也大感惊讶,不过他马上反应过来,“是你朋友家?” 甄晓丹在他的调理下刚刚怀孕,哪来五岁的孩子,再说要是甄晓丹的孩子有毛病,那还用得着高凤鸣给介绍他李茂阳吗? “是我表姐家,我前两天还给我表姐说你呢,你这就来了!”甄晓丹笑道。 然后一番介绍寒暄,因为这家人从甄晓丹和高凤鸣两人的嘴里听说过李茂阳的神奇了,所以虽然看李茂阳年轻得过分,但也不敢怠慢。 所以两好隔一好,倒也没有出现高凤鸣担心的李茂阳受冷遇耍脾气的情况。 然后李茂阳顺利开始接诊这家五岁的小男孩。 这小男孩其实真就一个很普通的病情。 时感胃脘部隐痛,性情乖戾急躁、易怒、食少纳呆、形体消瘦、手足心热、盗汗、大便溏。 睡觉少,即使哈欠连天,也不愿去睡觉。 爱挑食,体瘦面黄,个子窜得快,但牙齿却长得慢。 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数。 这样一个普通的病情,任何一个真中医稍加思索就能辨证出是肝郁脾虚来。 中医认为小孩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 加上小孩子容易情绪不稳,饮食又不能自知,因此外感、内伤,极易导致这肝郁脾虚证。 所以中医有“小儿之患,非肝即脾”之说。 看起来,嗯,这家这五岁的小男孩真的就是这么一个很普通的小病。 但有时,普通小病也能气死名医啊。 中医治病,不是说你能辨证对就一定能治好病! 这话怎么说? 因为辨证这玩意儿,没深浅。 一个大夫,你大致能辨证出患者病症的病因病机的大致范围来,这也叫辨证对了。 可你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辨证精细而准确吗? 就比如你辨证出这五岁的小男孩是肝郁脾虚之证,这其实只是“入围”了,单单做到这一步还是无法很快地治愈这小男孩的。 要想治愈这小男孩,你得判断出这小男孩肝郁,到底“郁”几许? 脾虚,到底“虚”了几分? 这样你才能精准地给这小男孩用药。 所以,难啊,难死个人! 这也就是有时一个中医看似只治好了一个普通小病,也能自鸣得意个一年半载的原因。 确实值得骄傲自豪啊。 …… 李茂阳给这个长着一双招风耳,身形好似豆芽菜的小男孩四诊完,又看了前面几个大夫,包括他二爷爷开过的药方,仔细斟酌比较一番,也是好不容易才开出一副通过了药效推演的药方来。 这小男孩乃是肝郁脾虚之证,有胃脘痛。 治则自然须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和温通经络止痛了。 药方:醋柴胡、白芍、郁金、醋香附、枳壳、薄荷、麸炒白术、茯苓、丹参、川芎、木香、乌药、厚朴、苏梗、法半夏、白豆蔻、甘草。 这么一副大方,要开得配合得当,药力适当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