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 30支 (第1/2页)
孙玲玲的换药没有任何问题,就连江杰从专家的角度看,也没有发现不足的地方。 “对了,你们看到了吗,孙玲玲阿姨就知道怎么捅,既野蛮又专业,她是捅的高手!大家认真学啊。孙玲玲阿姨还有很多技巧,想学的,多向她请教,她还喜欢亲自示范!”孟翔雨咯咯笑着说。 孙玲玲反击是必须的。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不像话。 江杰反正插不上嘴。 不过,这样也好,活跃,氛围比较好,干活也不觉得累,就连在大医院待久了的钱仕,也不站出来制止,因为,大医院貌似很严肃,其实,内部还是很活跃的。 一圈下来,看了近40个病人,需要换药的只有十几个,时间差不多快10点钟了。 接下来就是改医嘱。 没有多少病人的医嘱需要改变,都流程化了,那个吸了雪茄的病人上了一剂中药,还用了一针鲁米那,消除紧张情绪。 卜文彬也查完房。 “江杰,我有一个病人需要做微循环重建,看你什么时候有空。”卜文彬没有显微外科的技能,凡是有这种需求的,就必须由江杰做。 这是卜文彬永远也赶不上江杰的原因。 治疗褥疮,卜江氏清创术只是治疗褥疮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两架马车是营养加中药调理和微循环的建立。 最后一驾马车是最难的,也是褥疮治疗要从92%提高到接近99%的关键一环,没有微循环的建立,要达到更高治愈率是不可能的。 卜文彬想学显微外科技术,微循环的建立技术确实令人垂涎,可是,他试着学了几天,又看了几台江杰做的手术,放弃了。 不得不放弃啊! 再用十三年,也学不了这门技术,太高深莫测了。 卜文彬心灰意冷的原因是,他发现,江杰的手,在显微镜下竟然没有一丝的晃动,而自己,在镜下,他手持的缝针,就像台风中飘曳的纸片,变幻莫测。 要赶上江杰现在的水平,卜文彬是有自知之明的,13年也做不到。 “下周一二都可以。”江杰说。 “好,那就说好了,下周一。”卜文彬说。 “行。哦,对了,患者有没有特殊嗜好?”江杰想起今天吸雪茄的那个病人,心里都有了阴影,“具体点吧,吸不吸烟?喝不喝酒?” “没有吧。”卜文彬说。 “吧?不能吧!一定要详细问。吸烟的病人,绝对戒烟,要有1个月以上的戒烟史。” 江杰过去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是因为做微循环的病人并不多,是最近才开始的,并且,得褥疮的病人,吸烟的人并不多。 这好理解。 都得褥疮了,还有烟吸?躺在床上,谁给你买烟?谁会让你吸烟?不怕火灾吗? 也有例外。 现在这个病人就例外。 卜文彬5分钟就回来了,“幸亏你提醒一下,这个是吸烟的病人,并且是老烟鬼,一天两包。他过去是机关干部,在家里,都得听他的,习惯了,家里每天有人伺候他吸烟。” 江杰说:“这人既然家庭条件很好,为什么得褥疮?原因就在这里,吸烟是他得病的原因之一。这个病人要戒烟1个月后再来住院。” 这不是江杰过于敏感,而是他从上一个病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