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西门笔记_三十七、东坡往事(plus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十七、东坡往事(plus章节) (第3/3页)

学士这些年来也是因为党争的波及,仕途不顺,被一贬再贬,如今已被贬到大宋的最南端,那茫茫大海之中的儋州~如果朝中形势短时间内没有变化,说不得苏学士就再也回不来了,那不毛之地的儋州,怕也就成了他的埋骨之所~小弟以为,以jiejie这般刚烈执拗之性格,怕也不愿独活...小弟若猜的不错,jiejie此次参加诗会,只是为了借诗会之命,让这天下人,让所有人记得,这世上,你琴cao来过~让远在儋州的苏学士知道,你琴cao还在等他~对么?”

    此时的琴cao从开始的羞涩,到回忆,到心酸,到痛苦,早已满脸泪痕,那委屈,伤心的泪水像泉水一般不断的从眼眶冒出~

    “你说的没错,当年我本也是生在官宦之家,可在我十三岁时,被抄了家,家人走的走散的散,死的死~最终剩我一人无依无靠。无奈之下,才卖身青楼之中,整日抚琴唱词,终日强颜欢笑,取悦世人~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很多人见我美貌,多次想夺去我的贞洁,我使劲浑身解数与之周旋,至今仍旧守身如玉,冰清玉洁。但当时,我也不知我还能撑多久,每每思之,便暗自垂泪。我从小便喜爱诗词,在诗词一道也颇有造诣,闲暇之时改了秦观的一首词,自此,颇有些名气。那一年,他到杭州任知州,正是官场得意之时,听闻我的名字,便去与我结识,初次见面,便一见钟情~”

    琴cao讲述着,突然顿住,好像陷入了当年初见苏轼之时,那四目相对,一见倾心的美好回忆里~

    “自打那日之后,他频频带着知己好友去听我弹唱,并一起烹茶论诗,有黄庭坚,有秦观、有诗僧佛印~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直到高太后离世,现如今的皇帝哲宗亲政,新党魁首章敦回朝拜相,大力打击旧党人士,他虽无党争之心,但始终跳不出那个圈子,早就被贴上了旧党的标签。成了打击对象之一,那是的他很绝望,他预想到自己将来的境遇,会是多么凄惨,他说不愿误我一生,不认我跟着他一起颠沛流离~任我百般祈求,他已久不愿和我在一起,我知道他是为我好~可那年我才二十岁,而他,五十六岁。”

    “正直性格倔强叛逆的我,一气之下,使了性子,说我决意遁入空门,此生常伴青灯古佛,了却一生~”

    “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让人留意他的消息,只是听他被一贬再贬,越贬越远,每次听到他的消息,都让我数日茶饭不思,彻夜难眠~今年初,得知他被贬至儋州,那可是儋州啊,那是除了杀头最终的惩罚了,他何错之有?被贬在那里的人,还不曾听说有哪个回来过~他回不来,我也不愿独活~二弟,你莫劝我~我心意已决~这几日来,是我这些年最开心愉快的几日,能遇到你们几位弟弟,是jiejie我的造化,可造化弄人,明日,我便去了~来生,我们再做姐弟~”

    其实,几人之中,西门庆最担心的就是琴cao了,关于琴cao的历史他是知道的,历史记载琴cao和苏轼是红颜知己,最后却因为世俗的流言蜚语,而没有在一起,从此琴cao遁入空门,最后得知苏轼被贬至海南儋州的消息,没多久,便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五岁。

    如今听琴cao的描述,才找到了真正的答案,他们并不是怕时间伦理的束缚,并不是因为世人的流言蜚语才没有在一起,而是苏轼单方面的拒绝,其原因就是不愿意琴cao年纪轻轻和他到处颠沛流离,过着贬谪的日子,就说嘛,就凭苏轼文章里的风流不羁,怎会被世俗伦理给束缚。如此看来,苏轼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不禁脑海中又想起了他早年在密州只是为表达对亡妻的思念所做的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二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jiejie,你和苏学士,最终没有在一起的原因,真的不是因为传闻中那般因为世俗的牵绊?而是苏学士不忍你跟着他受苦?”

    西门庆再次确认道。

    “正是如此,他那等风华绝代的人物,怎么会被这世俗所羁绊?世人,当真可笑~”

    琴cao谈起那些道人长短,论人是非的世俗之人,不禁发出轻蔑的冷笑。

    “如此便好!jiejie放心,从此你就留在京师,就和其他兄弟一样,住在我的家中。苏学士之事,交于小弟便是,我想你保证,最迟年后,我一定,让苏学士离开那儋州不毛之地,与你团聚!”

    “弟弟,你说的是真的?”

    “jiejie,什么时候了,我岂会信口雌黄?你就放心吧!我说道,一定做到!”

    在西门庆再三确认之下琴cao终于暂时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而西门庆还真不是信口雌黄,就算他现在没有得这个诗会头名,就算他没有遇到琴cao,他也决定要尽快把苏轼从海南给接回来,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