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女主薅众系统羊毛之旅_第五章 热闹的夜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热闹的夜晚 (第1/3页)

    热闹的夜晚/三个女人一台戏

    夜色如水,空气阴冷,潮湿,别墅里房门紧闭——除了女仆的房间——她的房门大开,仿佛生怕人进不来似的。甚至于,女仆正背对着房门,坐在桌子前看书,还时不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大概是在记笔记。

    午夜十二点,大开的房门口不知何时出现一只披头散发的白衣女鬼,她举起的手茫然无措地空悬着,让她整个人显得有点迷茫。而房间里的女仆依旧在毫无觉察地单手翻看着书籍。

    其实从听说敲门鬼的故事开始,女仆就在思考一件事——

    她为什么要敲门?

    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敲门是为了让主人放敲门人进来,可是敲门鬼真的需要吗?半夜敲门,一般人都不会轻易开门,尤其是这种只敲门不说话的,但是她依旧能够杀人,说明她其实有能力开门,或者有能力在不开门的情况下杀人。

    既然这样,她为什么要敲门?

    那就换一种角度,敲门不是为了达成开门目的,要么敲门是为了达成其他目的,要么敲门本身就是目的。数据不够,她需要自己设计实验。

    咚咚咚

    正在看书的女仆回过神,下意识偏头看向声音的来源——

    一侧的窗户。

    准确来说,应该是一只顺着排水管爬上来的鬼婴,它小手握拳,捶打着窗户玻璃。

    女仆目不转睛,片刻后从椅子上坐起来,缓缓向窗户走去。

    看到这一幕,门口的白衣女鬼松了口气,转身走向下一个房间。

    余光里白影一闪即逝,女仆也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毕竟同时对付两只鬼是很麻烦的,而且这种事情走向还可以总结出一些问题。

    首先,这家伙是与常人无异的行走,只是没有声音。大概率是已死亡,暂无部分或全部实体,但维持生前的部分行为习惯,比如用脚走路。

    其次,她应该是需要敲关上的门,至于打开的门,或是不能,或是没用。

    最后,她与鬼婴的联系很微弱。虽然暂时不清楚鬼婴是女仆和女鬼哪一个引过来的,所以交流的可能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她放心地走了,那就说明她感知不到鬼婴目前的情绪——不安,甚至有点恐惧。

    请不要笑,鬼也是会怕的。更何况生前还是人。

    害怕这种情绪,来源于对危险的感知,或是预知。而危险的判断,来源于事情的发展是否超出预知。比如人为什么怕鬼?因为鬼的存在和行为不符合人的常识,死者不可能活动,但鬼作为死者可以活动,所以会恐惧;鬼一般是寻常认知中弱小的婴儿,孩子或是体型娇小的女性,但他们反过来以一种能够造成巨大威胁的存在靠近,所以会害怕。

    那此时鬼婴为什么害怕?因为女仆的行为超出他的预知。没错,看起来这家伙似乎是被他蛊惑上前,但实际上他能感知到这家伙不知为什么根本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不仅如此,这家伙是自己主动上前的!

    一点点解释,女仆为什么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其实所有的鬼都有一条默认的规则——注意,准确说,必须是受害者注意到鬼的存在。直接点的,就像跳脸杀,拍肩,头发或者其他,间接点的,通常会被人们称作需要媒介,像是声音,比如水声,对话,歌声等等,或者画面,文字图像等。但实际上,或者说对于女仆来说,都需要媒介,只是类型不同罢了。

    至于前者为什么被认为不需要媒介,是因为人们避不开——注意到就是注意到了,刚经历的甚至正在经历的想忘记都难,毕竟感觉性记忆是有几秒甚至几十秒的存在时间的,更何况是与鬼相关的?这辈子都忘不了都有可能。

    所以说是个人都避不开——除了女仆。

    她在看过去的那一刻,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问题是——

    为什么是窗户?

    因为她下意识认为这是白衣女鬼发出的声音,她当时在考虑这家伙是照常敲门还是选择砸墙还是直接进来什么的,当然大概率是敲些什么,毕竟敲门这种类似的行为大概率是种“媒介”,或者敲门声是“媒介”。所以当窗户想起来的时候,她还是在那一瞬间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以为白衣女鬼为了祸害她特意跑到窗外完成“敲门”。

    紧接着在思维的有意引导下,自然“没有注意到”鬼婴,也就失去了媒介,更不会被蛊惑。

    这里有三个问题。

    第一,不是完全没有注意到,只要注意不会到达一定程度就可以。要是有一丁点的注意就可以称作媒介的话,随便一个人的疑神疑鬼都会是致命的。甚至于在思维里鬼婴只要不作为主语或宾语,甚至只要不是那种占据脑海,挥之不去的,都不算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