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策卫_31.抛诗百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抛诗百首 (第1/3页)

    李恪伫立在圆桌前面,迟迟没有落笔,他在思考。

    哪一首诗才能技惊四座。

    周围人都看着急了。

    莫不是他江郎才尽了?

    自古以来,天才泯然众人矣,太多太多,尤其是要临时作诗。

    长孙无忌见状,不忘落井下石揶揄:“三郎,若是想不出来,不必为难强求自己。”

    宾客们等待许久,神色逐渐不耐烦。

    杨如意与房玄龄等人都微微担心。

    孔颖达神色有些失望,不过对李恪也是很理解,这毕竟只是个七岁孩子。

    精通儒学与擅长作诗,虽都是文道,可却相差甚远。

    前者只需要埋头苦读,钻研许多处困难的学问。

    可是作诗,那不仅需要精通典籍,还要洞察世事,并且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还要脑中灵光一闪与恰如其分的机遇心境。

    多少学士文人饱读诗书,最终作诗都平平无奇,正是因为没有天赋啊。

    孔颖达鼓励:“若是做不出诗,可否想个残句,若是残句也想不出,那就将之前那诗写一遍。能见到你那字迹,我们也是不枉此行。”

    他知道给予李恪时间,对方一定会在大唐文坛占据一席之地。

    李恪向他投过去感激的目光,谁说儒者都是酸儒,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孔博士,请看。”

    李恪前些日子就反复将前世背诵过的诗作抄写出来,并且将其归类甄别。

    儿童诗、出塞诗、友人诗、老人诗、颜色诗......

    如儿童诗,最适合他这个七岁年龄所写,什么鹅鹅鹅,什么床头明月光,写出来别人不会质疑。

    而老人诗,大多是年事已高的作者所写,其心境沧桑,李恪只有七岁,根本没有这样的阅历。

    若是写出来,必定受到他人质疑。

    他还想了许多理由解释,这些首诗如何而来。

    蘸满黑色墨水的狼毫落下,当第一个字勾勒出来时,周围人都眉头紧皱。

    这个字,竟然如此奇怪?

    但是却又韵味十足。

    铁画银钩,瘦长如弓。

    这便是瘦金体,李恪此刻豪情万丈。

    这里没有宋朝明朝清朝,也没有李白杜甫苏轼。

    他就是诗神!

    “诸位诗人别怪我剽窃你们啊,我真不是故意卷你们的。”

    李恪一想到他写出那些诗词,等以后李白杜甫苏轼等人出世后,若是想要作诗,必定又要榨干脑细胞写新的诗,以后诗词界肯定卷死了啊。

    唰!

    唰!

    唰!

    一个个瘦金体组成了一行行句子,远看过去他们排列整齐,仿佛优美的画一样。

    旁边韦夫人迫不及待吟诵出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这一句毕,众人皆感受到一股历史长河的沧桑扑面而来,身体某处更是有酥麻的感觉。

    韦夫人虽然刁蛮,可她出自京兆韦氏,一口官话十分标准且清亮。

    房玄龄拍手叫好:

    “好!!!”

    立刻众人愤怒眼神看过去,房玄龄立刻闭嘴了。

    韦夫人想要读下面一句,可目光移到上面就呆住了,目光露出幽怨,她怎么没有这样优秀的儿子呢。

    有人低语说道:“怎么还不读?”

    长孙氏见到她神色复杂,于是也吟诵道: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这句倒还好,不过她总感觉李恪这是写给杨如意的。

    于是,她说道:“如意meimei,不如你来读最后一句。”

    这时,李恪身边站了夫人们还有大儒学士,有些人站在他桌子对面,看诗作上倒着的字很费力。

    杨如意声音也很好听,并且带有一丝沙哑与复杂的情绪。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李恪感觉到周围一片沉默,其实他娘没读完时,那些学士都已经看完了诗,陷入了沉默之中。

    “这诗?格律不通!”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嘴巴很硬,但表情却仿佛吃了十斤柠檬一样。

    众人都闻到一股酸意,不由发笑。

    李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