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药的偏性与归经  (第1/3页)
    中西秀实表现出一副虚心请教的表情。    实在是中医的典籍,太难懂了。    他语言上早就已经和东江本地人,没有区别,但在古文的认识上。    就完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同样的字,放在中医典籍中,都认识,但组合在。    看得头大如牛!    景阳道:“一种是平性的,一种是偏性的。人每天吃的,是平性的食物。    比如鸡蛋、小米、青菜、小麦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平性的食物。    没有寒热之分。    也没有特殊的味道。    是为了解决人获取能量,解决饥饿必须吃的。    而偏性的食物,就是中医认为的药,即中药。    它们的寒热就相对明显,中医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辛甘酸苦咸。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了病,就是因为身体出现了偏性。    你这个时候再吃平性的食物,是治不了病的。    这时,必须用偏性的食物,来帮助人体,纠正身体出现的偏性。    苦药偏于泄火。    酸药偏于收敛。    各有各的用处。所以,中药也是大自然的食物,只不过他们不用常吃,只有当你的身体出现了偏性,才需要用它。”    景阳一说完,中西秀实就‘啊’地一声拍手道:“太精彩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太智慧了!”    就连坐在一旁的潘学民,听到景阳的说法,也不由得产生一种敬佩。    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这些听起来像是医学,但里边好像包含着哲学。    很多东西,仔细去想的话,甚至可以推到很多领域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景阳轻轻揉了一下肚皮,笑道:“不知道中西先生,有没有听过附子这味中药?”    中西秀实赶紧道:“附子,听过听过,是一种剧毒的中药,对不对?”    潘学民也知道附子这味中药,实在是这味药太出名了,据说中医里但凡遇到一位擅长用毒的,都会用到附子。    像李老的破格救心汤,甚至要用到两百克,甚至三百克。    简直能吓死个人。    按照一般医院的规定,附子的使用,安全范围只在十克左右。    已经不是超过几倍的问题。    中西秀实想起了什么,说道:“附子中好像含有乌头碱,那是麻痹神经的一种物质,中医用附子,就不怕乌头碱吗?”    景阳一笑道:“中医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对于药的性味,早就已经熟练掌握并运用,当然有办法让它为中医所用。    我今天只是想告诉你一种现象。    你可知附子的生长环境?”    中西秀实摇摇头。    这时,房间的门被拉开,还是那位和服女人,此时端了一个果盘进来,果盘中是一盘切好的西瓜。    她放进来之后,就又安静退了出去。    中西秀实赶紧让景阳先吃两块,再接着说。    景阳与潘学民便拿起西瓜吃了两片。    中西秀实却没有吃。    潘学民就好奇道:“中西先生怎么不吃?”    中西秀实叹了口气,说道:“出了伏以后的西瓜,我一吃就肚子疼,哪怕再新鲜的都不行,你们放心,这绝对是最新鲜的。”    潘学民疑惑道:“还有这事?”    他看向了景阳,只见景阳擦了手,笑道:“这是大棚里的西瓜,现在时令的西瓜,早就败了。”    中西秀实怔了一下,突然想起景阳说食物的两种性。    他便好奇问道:“大棚改变了西瓜的性?”    景阳道:“确切地说,应该是改变了生态环境,说附子之前,拿这个西瓜来举例吧。    正常的年份中,越是干旱,地里长出的西瓜就越甜。    雨多的年份,西瓜就不怎么好吃。这都是自然生长。    但棚里的西瓜,他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它是违反时令的,西瓜种子本来该冬藏了,结果又被拉出来生长,它的性味与自然时令中长出来的,就不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你在不是他时令时吃他,会肚子痛的原因。    因为西瓜是偏寒性的。    中医的中药非常看中这一点,附子的生长环境,就是在一种极阴寒的环境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