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景阳_第218章 让中医活到秋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 让中医活到秋后 (第1/3页)

    薛仁国看到景阳对这个说法,很有兴趣的样子。

    于是开口道:“肠道菌群的研究,是近些年一个很火的研究方向。”

    薛仁国见景阳并没有反驳,便继续道:“肠道菌群研究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健康管理。比如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患者。

    通过合理使用药物和改变饮食方式,就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研究肠道菌群的变化,能做出预防性的改善,这个好像与中医的五行,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了。”

    景阳笑着摇了摇头。

    他道:“区别还是很大的,我不否认,西医用肠道菌群,走出了新的尝试。甚至有些人,已经得到了好处,把健康人的粪便,送到患者肠道中,确实能起到作用,但这个方式,有点儿……”

    吴三力立即道:“别说了,再说下去,我这烤馒头,就吃不下去了。”

    景阳笑道:“环境和谐共处,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是必然要出现问题的,中医与西医的不同是,中医从基础的底层逻辑去想怎么解决。

    西医是看到结果,应对当下结果的解决。

    只能说,在大方向上,中医是永不过时的,但要想重回主流,也要参考一下西医的这个处理短期问题的能力。

    我一直都反对中医与西医搞分化对待。

    要的是真正的结合,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又压倒东风。

    那不是我想看到的。”

    薛仁国听着这话,主动把炭火架上的烤馒头,全都翻了个面,笑着道:“这个说的好,其实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就结合成了异类,给我个人的感觉,并不好。”

    朱国志在一旁道:“这个命题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我们……一直在路上。”

    吴三力微笑颔首道:“不错,好东西,不过时的,就是要拿出来用,好多人都说中医过时了,几千年写出的药方,还敢吃。

    我虽是西医,但我也是不赞同这句话的。

    人体的演化是以万年为单位的,只要人体的结构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就还是实用的。

    就拿这些个夹袋来说,用几味药熬出干,加热一下,到底是药在治我的病?还是药的气味儿在治我的病,我不能理解,但它确实让我觉得身体轻松了。

    这是事实。”

    薛仁国立即笑着说道:“吴老说的在理,约公元三世纪,《汉书·艺文志》记载,发明于西汉,其地在雍州。

    现在人人都有手机,阅读基本上都已经是电子屏。

    但纸还是无法取代的,并且未来几百年,也不会被取代。

    因为有用。”

    景阳闻言,看着炭火台上,逐渐烤出金黄的馒头,说道:“这个类比,我是不太认可的。”

    薛仁国微微一怔,“为什么?”

    景阳道:“纸这个物品,类比中医,还有些不太一样。”

    “不一样在哪儿?”朱国志与吴三力异口同声。

    景阳认真思考了片刻,才开口道:“接着吴老刚才说的来讲,人类的进化,或者确切地说演化,的确是以万年为单位的。

    纸这个物品,只能相当于人体中某一种退行性的器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它在当前环境下的作用。

    有文明时,人可以用石头或绳打结来记事。

    后来用龟壳,再后来各种各样的都出现了,纸在未来,也有很大可能是要退下的。

    总会有最新的产物来代替,时间问题。

    就像人耳上的达尔文结节,人的体毛,人眼睛上的瞬膜,男性的乳*等等。

    在环境用不到的时候,都要给新环境更适合生存的演化让路。

    所以,纸会消失,是可以预见的。”

    薛仁国听后,一边震撼,一边又有些无语。

    他是想吹捧一下景阳,但没想到拍错的地方,这小子,真不懂事!

    吴三力看着炭火架上烤好的馒头,拿起来,一边吹着热气,一边道:“我就喜欢跟你们这些年轻人呆在一起,有活力,听小景阳这么说了之后,倒是解开了我的一个心结。”

    三人好奇地看向他。

    吴三力笑着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一直担心我真的不能再做手术,要给需要我这手术的人,造成多大的损失。

    其实,我可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