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追捕燕王 (第2/4页)
便投其所好把这份战功送给深受陛下青睐的于震那小子。 一来于震是陛下破格提拔的将领资质尚浅,何况在军中派系复杂的情况下即使是有天子照拂也必定是独木难支我若是能在其成长起来之前为其庇护一二将来必然和我休戚相关。 二来也可以试探一下陛下对龙骑军到底是何态度,究竟是要将其作为我大明的利剑还是要让其成为天子在军中的亲卫。 果然在徐增寿提出的人选是于震之时朱允炆也是眉头一皱。 朱允炆一开始以为徐增寿一定会安排自己的一名心腹来驻守沧州城毕竟这明显是一个肥差,五万军队驻守坚城后面还有赶来的朝廷大军面对燕王的十万中军简直就像杀鸡般轻松便可获得不小的战功。 可徐增寿居然要把战功让给于震这个由朱允炆一手提拔出来毫无根基的新晋将领。 这不免让朱允炆心中升起一丝不爽,好啊!徐增寿你居然敢打起朕的主意。 朕组建龙骑军就是要打造出一支只听皇命没有任何派系争夺的军队,作为朕在军中的代表是朕军权在握的象征。 你居然想把手伸进龙骑军之中。 朱允炆按捺住心中的杀意,不动声色的说道:“那便依徐卿所言吧!” 听到朱允炆肯定的答复徐增寿忍不住的欣喜,却不知天大的祸事就要降临在他身上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朱允炆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声名响彻寰宇的百战雄师更是一个只听命于他一人的冷血亲卫。 日后祸事降临之时徐增寿怕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就是从这开始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敲定好战略部署朱允炆也是命众人立即准备起来务必在明日出发之前完成分军工作。显然对于徐增寿的这一次试探朱允炆也是心存芥蒂的。 回到军帐之中朱允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有些不安,于是临近深夜朱允炆又派人秘密的召见了于震。 面对朱允炆的深夜召见于震内心也是万分惶恐,今日下午军中就有传言说魏国公当众驳斥了陛下的行军计划,同时还推荐了于震将军带着留下的五万军队驻守沧州。就因为这事魏国公手下大将还到大帐之中和魏国公大吵了一番。 陛下显然已经知道了此事却至今没有表态,此番深夜召见怕是凶多吉少。 被人领进大帐只见朱允炆坐在高位之上面色古井无波不见悲喜,于震顿感压力山大汗额头上瞬间就沾满了汗水 见许久朱允炆还不开口于震也只好硬着头皮跪拜道:“参见元帅大人!” “哦!是于将军来了!来人啊!赐座!”朱允炆装作刚刚走神才注意到的样子。 听到朱允炆于将军的称呼还有那十分的热情于震的双腿忍不住的颤抖。 “于将军为何如此拘谨!这硕大军营之中朕所识之人只有你与朕同龄。 今夜朕闲来无事便翻了翻许久未读的《论语》其中颜渊篇里孔子对齐景公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禁让朕有了疑惑! 何为君?何为臣”朱允炆一席语毕抬头看向于震,可没想到于震却是一脸懵的看着自己。 良久于震才结结巴巴的说道:“元帅末将实在不知道您在说什么,我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孔子是个人末将实在不认识。” 听到于震这一番话朱允炆也是无语,不过转念一想听不懂也好这种不读书的就认死理。谁对他好他必定会千百倍的还回去。 这些个弯弯绕绕还是留着回去和朝堂上的那些酸儒大夫们说去吧!不过就自己现在的水平估计也说不过那些读死书的人,毕竟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就仅限于九年义务教育上和宫中必备古诗文了。 朱允炆尬笑一声既然道理讲不通那就打感情牌吧:“于震,出门在外多久未曾归家了啊?” 见得朱允炆语气又有所改变变得与往常一般亲切了,也终于是说话不在哆嗦了:“自参军三年以来还未曾归家!” “哦!三年未曾归家可想念家中meimei?”朱允炆又问道。 “哪能不想哩!家中meimei独自一人在家虽有邻里照顾可外人怎会尽心哪有自家人能知冷暖。”说到这于震也是止不住的落寞,眼神中充满了对家中meimei的挂念。 “看来你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你放心吧朕答应你的事绝对不会忘记。朕早就派人去你老家寻到了你meimei,把她带回了宫中好生照看着呢!还派了些宫中女官教她读书习字。” “元帅陛下,您说得这些都是真的吗?”于震这一激动连称呼都乱了套了。 “难道你觉得朕还会骗你吗? 咯!你自己看看嘛!这是你meimei托人寄过来的书信,这一手好字可真是难得啊! 比朕写得都好上许多,听宫里人说你meimei在家中居然还读过一些书习得一些字,而且头脑聪慧什么都是一学就会,那女红做得都比宫中的一些女官做得还好呢! 要不是亲眼所见朕还真不敢相信那会是你这个大老粗的亲meimei,你爹妈可是有些偏心啊! 把好的都给了你meimei却偏偏给了你这一副臭皮囊。”朱允炆示意于震上前接过自己手中的信件。 于震也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接过信件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来一个字。 朱允炆看出他的窘迫也是开口说道:“怎得!难不成你还想朕读给你听不成,朕即当信使又当书童成何体统,等会滚回去找军中文书读给你听。” “末将不敢,末将遵旨!”于震顿时跪下连连磕头。. 看着于震吓得要撒腿就跑朱允炆赶忙把他叫住:“你给朕回来,朕话还没有说完呢!你跑什么?” “末将——末将——”于震满头大汗支支吾吾半天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朱允炆也懒得说他拿起桌案上的一块令牌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