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6 早有准备 (第1/2页)
不仅如此,这还层层递进,分成停机、解列和停炉三种状态来讨论,对于一般人来说答上来不难,答全面了可就是难上加难了,必须得是将一切规程倒背如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做到。更夸张的是后面还有一句“包括但不限于现有规程”,这是让人脑洞大开的节奏么? 当然,张逸夫是不必为这道题发愁的,令他发愁的是这可怕的书写量。他没闲心多想,立刻调出了年代最靠后的规程版本,理论上那也是最全面的了,几乎没有思考开始狂写。 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地热潮汐……有的没的全给我堆上去。 5分钟后,他终于得以擦了把汗,那感觉就像是写了一篇高考作文一样可怕,这一面卷子已经写满了,赶紧翻面—— 张逸夫读题就用了一分钟,读完直接头炸了。 对业内人士来说,这是给你一个汽轮机的内部参数,最关键的还没告诉你,要自己计算,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来算出来12项经济指标,每一项都有可怕的计算量,这还不算完,还得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解释哪些指标完善,哪些不完善,分析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虽然是电厂运行的题目。但非本科生几乎是不可能答上来的,一步都不可能,研究生也很难完整答题,把这个弄明白了基本可以造一个发电机,设计一个电厂了,这种题简直就是给段有为那种水平的人设计的…… 张逸夫也不是没有思路,没有方法。但自己一步步算下来,实在太慢了。又不能保证正确,这一道题花上一个多小时都是有可能的,为了这10分至于么…… 还真至于,要从死记硬背之间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这种变态题了。 没办法,只能搜索了,但愿在某个角落,能藏着一道一模一样的题。 专业文献?没这玩意儿。 电力系统内部试题库……还是没有,哪个天煞的想出来的这道题。 抱着知识从实践中得来的理念,张逸夫选择了历年的各电厂的自我考评报告,希望在实际中找到蛛丝马迹,以13.83为基准进行暴力扫寻…… 依然没有,找到一台一模一样运行参数的机组。还要有计算报告,这实在太难了。 怀着绝望的心情,张逸夫打开了论文库。 博士论文。没人讨论这么无聊的东西。 硕士……也许在废纸篓里有,因为想靠这种题目混过硕士答辩是不可能的。 本科……本科…… 在渊博的本科生论文库中,张逸夫徜徉许久,多么无脑糊弄的题目他都没有放过。 13,83!终于在一个出自南方某电力学院的论文中捕捉到了这个数据。 那是一篇伟大的论文,一道本科水平的计算题。某混日子的本科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某电厂某汽轮机的运行数据。然后抠着鼻屎将这些东西写在了纸上,开始了计算与分析,旨在讨论电厂运行优化方案,鬼使神差一般,这个参数除了温度上有细微的差距外,竟然与眼前的计算题完全契合。 虽然这位本科生,拿一道计算题进行毕业设计,也是令人醉了,可导师竟然通过了这个论文,以及格的分数让他完成答辩,可见后来的教育之随意!本科生之滥产! 当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张逸夫有救星了,感谢十几年后有脸给出如此论文的本科生。 下面要做的,就是90%的照搬和10%的计算,主要是将温度的差距算进去,免得闹笑话。答题过程中,张逸夫还不忘拿出计算器时不时比划一下,免得他人心生疑虑。 近乎用了10分钟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这道可怕的题。 张逸夫不禁长舒了一口气,把卷子摊平在面前,扫视周围人等。 大家都在埋头苦写,从模糊的卷面上来看,应该还在为填空题而穷尽思索。 同志们,那才刚刚开始,翻开最后一页,你会绝望的。 此时主席台上的领导们已经离去,只有一位副主任还象征性地坐在那里,刚好与四处乱看的张逸夫对上了眼儿。 张逸夫的眼神好像在问,你们这么难为电厂的同志是图个什么。 副主任的眼神好像在说,这么快就有傻逼放弃了,估计是不小心扫到最后一题了吧。 的确,张逸夫答得太快了些,竞赛委员会的诸多专家曾经跨专业答卷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