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72 还是没想到 (第1/2页)
休假结束,回到滇南,气氛已经小有不同。△¢ 张逸夫病倒后,谁都意识到了他对“村村通”的执着,在马钢的明示下,计划处也不敢再怠慢,继续加快节奏,紧盯工程,虽然张逸夫不在,这段时间进度竟然没落下。 所以说下面人做事心里也是有轻重缓急的,只是这个缓急很多时候并不是跟着实际需求走的,而是根着领导意图走的,做实事领导只会在表面上夸你两句,做领导想要的事才会真正博得欢心。而看一个领导的气节风骨也极其简单,就看他的意图是实事还是利益就好了,看领导的真实政绩也不要看数据和gdp,就随便拉两个布衣问问就对了。 这些事先不管,至少张逸夫桌子上那些淤积的文件都撤走了,这些事他就是不碰,就搞他们觉得微不足道的实事,在滇南也没人敢催他,时间长了耽误的还是大家的利益,最后这边只得妥协,由着他了。 更意外的是,办公室内多了不少花卉和大袋子包着的土特产,张逸夫叫来侯丰一问才知道,不少老乡得知张逸夫为了这事险些过劳死,不禁感激涕零,后来又组织去医院探望,怎奈他已出院,送的东西只好都堆到这里来了。 除此之外,政府那边的人也送来了锦旗和表扬信,“不辞辛苦”、“鞠躬尽瘁”之类的词汇使劲往上堆,联合这边的报刊杂志,也对此大书特书,歌功颂德。 这倒是张逸夫没想到的,他当初就是想全身心的做一件事,不能白来一趟,在滇南只做这一件事而已。没想到病倒后反而制造了这么一系列舆论效果,这事儿对滇南局虽然没什么利益上的收获,但名声上可谓皆大欢喜,一直以来,某几个群体颇为尖锐的攻击也不得不有所缓和,毕竟闹事主力中的一部分已经不复存在。只记得张局长真真切切为他们办事儿了。 连马钢也没想到,这个一直拖着的事情竟然带来了这么大好处,压力缓解不少,名声上也好听,张逸夫随便一干,还真的就立竿见影。在他眼里,张逸夫这人必定是有深度的,有谋略的,不可能真的是闲着蛋疼热爱工作热爱人民才做。这些一定都是为了他后续的道路在铺垫。至于那些要他签字的文件,暂且缓缓吧,人都是有底线的,再压给张逸夫他自己脸上都过不去。 就是有一点,张逸夫有点儿没组织没纪律了,休假可以,旅游都行,但一个人跑到怡昌的筹建处去开会是什么意思?跟组织报告一下再去不行么?基本的面子你得给吧? 虽然有这些埋怨。但马钢表面也没提,在他眼里张逸夫必然是有计划的。由此看来,他必定是跟贾天芸约好去那边聊一聊的,张逸夫这个人必然有深度,有他的想法,自己还是别记恨这些小事惹他了。 张逸夫倒是会做,回来后搞清楚了情况。就主动来找马钢,解释清楚了来龙去脉,表明自己完全没有计划性,女朋友在那边,只是去那边散心的。结果正好撞上了这事儿,就过去掺乎掺乎,没任何别的意思。 马钢听了这解释还是很受用的,也跟张逸夫客气了几句,没有让猜忌扩大化,但也只是没扩大而已,鬼才相信这是碰巧发生的!只是你张逸夫来跟我解释一下,算给我个面子,我也好做。 上面的事情搞定了,下面的却还有,回来这两天别的没有,求见他的销售、老总倒是一票一票的,打张正诚来的时候有人闹事,到张逸夫靠“村村通”莫名其妙有了名声,滇南的这些做电力、工程口生意的都看在眼里,他们跟马钢一样,打心眼里不相信张逸夫是个正直的傻愣狠干部,这些一定都是表演,是策略,为他将来争取权利与资源打下基础! 于是除了萧咏那一脉外的生意人纷纷求见,想提早抱上这根未来必然强势的大腿,张逸夫拒了萧咏的局所有人都清楚,大家只以为张逸夫是要自己揽权,将来自己拿主意吃大头儿,在他们眼里,这已经是一个很值得投资的人,有他在,也许将来与萧咏分庭抗争也是有可能的。 张逸夫肯定是半点也不愿沾,半个人也不愿见,像躲苍蝇一样根本就不怎么在办公室坐着,多数时间都亲临一线去看看工程,也跟干活的同志们聊聊,了解一些施工上的细节,各种问题如何处理。三人行必有我师,做每件事都有行家,低下头来问,来学,不吃亏。 这么一搞马钢可就慌了,您老别再病一次啊!可他又没法管张逸夫!想来想去,只能让侯丰全程陪同,恨不得隔几个小时量一次体温。 这么风吹日晒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