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我们研究了几个月,人家两天就解决了? (第3/3页)
他的工作动力更足了。 他用了一天时间,把两组近似解组再进一步进行了转化,得出两组更精确的近似解组,随后想了想,就给崔勋年发了过去。 附带留言:这是刚得到的两组近似解组,还有四组解过几天发给你。 崔勋年一直在做相关的研究,但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可言,再想想王浩那边的情况,连心情都变得有些焦躁。 20万,还是很大一笔钱的,差不多是两次实验的费用。 即便是杨渊做决定给了这么一笔劳务费,但他还是感觉压力很大。 如果王浩不能得出结论,二十万就等于是打了水漂,而且也不知道王浩具体什么时候才能有结论。 他思考着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扫一眼电脑屏幕就发现有一条新邮件。 崔勋年过去打开惊讶的发现是两组数据。 他看到了王浩的留言,都有些希望没有收到数据,因为按照他的想法来说,即便是做研究也不可能这么快。 如果过了半个月,再发过来个结论,或者干脆发过来一个报告,自然就是最好的情况。 最少也能证明对方是很认真的做了研究,即便数值依然无法通过,他也能给项目组交代了。 找人,完不成,但最少努力了。 现在快速有了结果,却没有相关的报告,他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崔勋年咬咬牙还是去了杨渊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 杨渊问道,“你相信这两组数据吗?” 崔勋年咬牙点头道,“我相信王浩。” 杨渊沉默的思考着,他和崔勋年的想法一样,也觉得数据来的太快了,而且没有相关的报告,就没办法知道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他们的实验测试一般是先论证数据,数据通过论证才能决定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验,因为每一次实验都要消耗十多万的经费,不是简单就能决定的。 如果没有相关的报告,就有点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最后杨渊考虑了一下,干脆就打了个电话过去,他是直接打给西海大学的教务,然后让教务告诉王浩回电话。 王浩得到消息就回了个电话,听到杨渊说起数值问题,还谈到了报告,顿时犹豫道,“你们这个研究还要报告啊?” 他解释道,“我并没有做记录,因为我也是在研究,如果你们要报告,还要等上一个月。” “而且,我觉得给报告……你们短时间也不一定能看懂吧。” 他说的很犹豫,因为听起来有些打击人。 杨渊听了都沉默了。 他理解了两个信息,一个是报告需要一个月,对方似乎不愿意特别为这个工作写报告,只是顺带做一下分析研究。 第二就是,报告的内容会很复杂,他们不一定看得懂。 杨渊沉默了。 崔勋年也沉默了。 等放下了电话以后,两人对视了一眼,他们还是第一次明显感觉到智商、能力被鄙视,但对方说的很直白,似乎也是发自内心的,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让人郁闷。 “现在怎么办?要等一个月吗?”崔勋年沉默了好久说道。 杨渊都有些哭笑不得,他不知道是王浩太自信了,还是说自己的判断有错误,最后干脆说道,“既然人家这么有信心,我们就实验吧!” “一次实验,消耗些经费而已,这个责任,我还是担得了的。” 杨渊就是项目负责人,他决定的事情,是谁也不能改变的。 很快。 团队内部召开了会议。 即便其他人很不解,也都开始着手准备实验。 实验不是直接就能进行的,团队需要对于新的数值解组进行分析,以此来计算其他的数据,然后以得出的数据对于飞机模型进行改造。 再下一步才是准备风压测试,准备实验就要进行一天,加起来总计要三天时间。 三天后。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专业负责实验的小组,开启了巨大的高压风扇,cao作间传来一阵剧烈的嗡嗡响声,飞机模型固定在原地承受风压,同时也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 实验进行了有半小时才停下。 数据提取完毕。 这时候,团队就开始分工合作去计算,最后在把数据汇总进行分析。 晚上七点钟,实验工作进行完毕。 一群人又聚集在会议室里,张丙河拿到了所有的数据,正在做最后的计算。 所有人都看着他,等待着。 终于。 张丙河完成了计算,他看着纸面上的数值,满脸都写着震撼。 “多少?”杨渊问道。 其他人也看过去。 张丙河深吸了一口,很简单的说出一个数字,“18.7。” “18.7、18.7?这怎么可能?” 他实在是太惊讶了。 之前几个月的研究,他们不断的做分析,进行了七次实验,最好数据也只是23.6,往上提升0.1都很困难。 现在……18.7?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震撼人心的数字! 其他人听罢顿时也惊住了。 张丙河连忙问道,“杨总工,你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数据?谁分析出来的?” “王浩。”杨渊说出了名字。 “王浩?” “就是前几天说的那个王浩?”张丙河都听愣了。 其他人也惊讶起来,“这二十万花的值了,一次实验,直接就是18.7。” “我们可是研究几个月了,人家两天就解决了?” “这也太神了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