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章 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 (第1/4页)
当天晚间的黄金时间,国内最受关注的新闻频道,针对王浩的研究给出了一段简短的报道。 “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根据杨-米尔斯方程,推导出特定能量区间的异常,欧洲核子as实验组证实了他的研究。 王浩教授的最新研究,可能会发展出新的物理理论,推动人类对于微观物理的近一步研究和发展……” 简单的一句话报道,放在黄金时段的新闻栏目中,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王浩登上过几次黄金时段新闻报道,其中有两次都是超过三分钟的报道,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以及去年获得国际上的菲尔兹奖。 这两项是值得大肆报道的。 哥德巴赫猜想在国内的影响力比较大,小学教科书上都有相关的介绍,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肯定是要大肆宣传的。 王浩获得菲尔兹奖就更要宣传了,他成为了国内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学者。 现在的报道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还没有公开,就只是网络上发表了内容,似乎是做了一个‘计算预言“性质的研究,接下来就被欧洲核子组织的实验证实了。 黄金时段的新闻报道还是要谨慎的,做出报道也主要是因为国际影响力巨大。 欧洲核子组织的新实验影响力本来就很大。 他们的实验认为最大的成果是找到了更多的希格斯玻色子信号,就能够以此对于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进行研究,却完全没有想到实验的一个小发现,竟然证实了王浩发布在网络上的研究。 这个事情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深入思考则让人对于王浩的研究非常期待。 之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对于粒子对撞实验结果的预测性研究。 哪怕七十年前就已经有了希格斯理论,但做出再多的理论研究也无法预测希格斯粒子究竟会出现哪一个能量区间。 王浩的研究则不同,他直接计算出了能量区间。 很多人以此就判断他的研究是正确,好多人都等待着他的论文以及研究成果报告。 国内对此也非常关注。 在量子物理方面的研究来说,国内是相对落后的,甚至比其他领域落后的更多,这个领域九成九以上的成果,都来自国外科学家以及实验组。 国内是近三十年来才开始了研究,大部分凭借的都是正负电子对撞机,但也只是在实验方面取得了进展,而理论研究根本没有丝毫进展,甚至连参与都没有。 现在王浩依靠计算提前预测粒子对撞实验的结果,就说明肯定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国内的所有量子物理领域的理论学者。 这听起来有些悲哀,但却是事实。 好多相关领域的人士,重新关注起了粒子物理相关的研究。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一直讨论个不停,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议,因为粒子物理相关的研究,实验方面需要的投入非常巨大。 建造新型粒子对撞机的项目走走停停,讨论了十几年都没有确定的结果。 这是个最高达到千亿投资的超大型项目。 国内新型粒子对撞机项目,已经确定好了建造的地点,甚至针对项目已经进行了趋于完善的论证,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可以开始建造工作。 但因为项目投入非常巨大,反对的声音持续不停。 科研大型项目就是这样的。 因为每一年国家拨付给科研领域的经费是有限的,某一个项目拿到了大量的经费,其他领域的经费肯定会受到影响。 如果一个粒子对撞机项目拿走了几百亿的经费,好多其他领域项目申请都不会通过。 这是项目有很多反对声音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一些顶级的学者 第二百三十章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 认为,国内没有足够的物理学家参与项目,粒子对撞机建造出来,也等于是给国外做嫁衣。 这也是事实。 国内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学者数量很少,几乎都集中在几个专业的研究机构,而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就更加稀少了,都可以说是凤毛棱角。 不管是任何一种物理理论,国内都很难找到从事专业研究的年轻学者。 这些都是粒子对撞机项目出现很多反对声的原因。 当然也有支持者。 比如,胡厚荣院士。 作为科学院的物理院士,高能所的院士之一,胡厚荣是超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的主要发起和支持者。 他一直呼吁要建造世界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以新型的粒子对撞机为中心,来发展研究量子物理,近而慢慢赶超国际的研究。 胡厚荣为此不断的奔走,自然也就找到了王浩的头上。 胡厚荣注意到了王浩的研究,让国际物理界震动的研究,影响力自然是很大的,他给王浩发了邮件,邀请王浩进行线上交流。 王浩看到了邮件就联系了胡厚荣,约定时间和对方进行线上通话。 链接,接通。 胡厚荣满心笑容的恭喜了王浩最新的研究,然后就和王浩说起了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国家也应该要支持这方面的研究。” “研究最底层的物理,是基础科学中非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