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可控核聚变?公开成果,《灰暗空间》! (第1/3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三百二十九章可控核聚变?公开成果,《灰暗空间》!实验分析会议中有两个问题最重要,一个是强湮灭力环境对物质性态的作用,第二则是湮灭能量粒子的方式。 前者是朱广平提出,若是湮灭力强度达到一定高度,就能够直接改变物质的性态。 这一点被王浩确定下来。 虽然确定物质性态会被强湮灭力影响,但暂时只是一个理论方向的问题,想要制造出能够改变物质形态的强湮灭力,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也还没有相关的判定标准,去研究湮灭力强度有高,才能够改变物质性态。 这个方向不管是技术还是理论,两个方向都存在很大的缺失。 另一个,则是针对显而易见的实验发现,也就是强湮灭力场区域会湮灭光子,才形成了一片灰暗的区域,以此可以简单推断,很多能量粒子会被湮灭。 当然,以上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保罗菲尔-琼斯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能量粒子直接被湮灭,还是粒子存在的寿命大大缩短,极端的时间就解体消散,又或者是直接被湮灭。 王浩已经得到了确定的结论,湮灭加强效果可以大大缩短粒子的寿命,让大部分能量粒子瞬间衰变消散。 以普通的思维来说,针对结论是很难理解的,提到‘寿命’似乎就觉得很长,最少不是‘瞬间’能形容的,实际上,好多粒子的寿命极为短暂。 比如,有一类叫做共振态粒子,存在时间有10乘以e的负28次方秒。 共振态粒子帅的速度之快,即便是用最先进的实验手段,也根本无法进行测量,就只能以附带的数据去预估。 相对来说,常规光子的寿命是很长的,相对于人类的视角来说,光子可以理解为‘一直存在’。 但是,有物理学家对此做过研究。 因为达到光速会产生‘时间拓扑效应’,可以理解为相对于常规参考系‘时间无限的延长’,光子就像是‘一直存在’。 实际上,以光子本身做参考,存在寿命在三年左右。 当然研究是否准确也很难说,但重要的是强湮灭力效应,会让粒子变活跃的同时,也大大降低常规粒子的寿命。 其中不带质量的纯能量粒子,受到影响是最大的。 那也许是‘远远超越指数级’的影响,也就导致巨大部分光子会在察觉不到的时间内衰变消解。 想要再继续更深入的研究,有更为准确的结论,就必须要做更精细的实验了。 …… 两天后,徐保功率领领导组来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来的是一个领导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科技部的官员以及一些学者,核心主要就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负责超导反重力方向研究事务的副部长徐保功。 其他两个则是邓建和赵讳然,他们分别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科学院超导实验室的反重力实验团队负责人。 这两个反重力实验团队是后来组建起来的,组建后也归科技部直接管辖,还得到了一部分技术共享,上级部门的想法是多组建几个团队,针对反重力进行研究,就能有更多的成果。 结果…… 一直到现在,两个团队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研究。 邓建和赵讳然都是优秀的物理学家,两人的履历都是非常耀眼的。 比如,邓健出身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直接参与过许多次正负粒子对撞实验,带队完成过很多高能物理相关的研究。 以邓建的成果资历,都有资格评选科学院的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赵讳然也同样很优秀。 两人都有很优秀的履历,都拥有丰富的实验研究经验,担任反重力团队的负责人,也都带上了一颗全新投入科研事业、励志要取得辉煌成果的决心。 但是,有的领域是不一样的。 当他们真正进行反重力研究的时候就发现,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要理解起来都不容易,而每一次实验都会牵扯到高额经费,而设计新实验想要有成果是很困难的。 在连续几次实验无果后,他们也只能接受现实,知道想要在反重力研究领域取得成果,是非常困难、压力非常大的工作。 其实就像是国际上很多反重力团队一样,大多数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研究,比如去研究反重力场的性态,而不是针对技术进行研究改进。 在前沿方向的技术上,源源不断的高投入就是基础。 如果不能设计很好的实验,去做‘碰运气’式的研究,绝大部分情况都会白白的损耗经费,而不会有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