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一章 数学圆桌会议,王浩:我是被逼无奈,只能自己研究了! (第1/2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三百六十一章数学圆桌会议,王浩:我是被逼无奈,只能自己研究了!二号侧厅。 现场过千人各自坐在位置上,等待着报告会的开始。 两侧还有数十个记者正在不断的拍摄,他们会对于这次盛大的报告会做报道,有些电视台甚至会进行直播。 会场的声音有些杂乱,直到王浩的身影出现在侧门,他身后跟着丁志强和邱会安。三人一起登上了讲台。 王浩站在中间的位置上,开口道, 他简单介绍了一下报告的流程,主要是三篇论文内容报告的安排,随后道, 他说完和邱会安一起坐在了讲台边侧,讲台上就只剩丁志强一个人。全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丁志强身上。 丁志强明显是非常紧张,甚至表现的有些手足无措,他的身体停顿了几秒钟,还对着耳麦轻咳一声,确定说话能被所有人听到,才走向了身后准备好的白板,对着上面画好的图形,深吸一口气开口道, 丁志强起了个开头,一步步的介绍起来。 在不断开口的过程中,他满心都是紧张和忐忑,还有激动和兴奋,导致有时候发出的声音,似乎都是从牙齿中咬出来的。 台下的学者们也是很理解的。 有些学者甚至想着,换做是自己站在讲台上,都不一定比丁志强表现的更好,能正常去讲解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止是因为台下人多,还因为有很多都是数学领域的顶尖学者。 比如,第一排坐着的就有邱成文、陶哲轩、詹姆斯—梅纳斯、阿卡萨伊—文卡特什、考切尔—比尔卡尔、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 六个菲尔兹获得者! 再加上讲台边侧坐着的王浩,等于是整整七个菲尔兹获得者。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历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能邀请到三、四个菲尔兹获得者,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七个菲尔兹获奖者齐聚一堂,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除去一整排的菲尔兹获奖者外,其他也都是相当有名气的数学家。 在会场前半部分随机随机找一个学者,头上也许都顶着个柯尔数学奖,或者其他什么国际数学奖项。 论起顶尖数学家的数量和质量,报告会甚至比属于国际数学家大会还要盛大。 现在站在讲台上做讲解的,就只是一个在读博士,听起来就很不可思议,而他在讲解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听。 他们也都知道丁志强。 伴随着三篇论文的发布,丁志强在国际数学界都变得小有名气,一则是每一篇论文都有丁志强的名字,第三篇和黎曼猜想有关的论文,他还是'一作',明确了个人的研究贡献。 另外,还因为高次质点函数的报告会,丁志强在报告会末尾,说起了自己的研究想法。 当时他就说了相关内容,包括发现了一个很具价值的复平面,可能会和黎曼猜想直接相关,针对那个想法来说,大部分学者都不在意,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研究。 任谁也没有想到,那个想法竟然能解决王氏猜想第一问题,顺带还证明了黎曼猜想。 所以再没人敢小看台上这个紧张的小胖子,即便他明显表现的非常紧张,每个学者也都很认真的在听,很认真的去理解。 牛顿研究院的弗洛特—阿尔索斯 也是其中之一。 在看到报告会的视频后,他就觉得丁志强所说的复平面很有研究潜力,后来就一直在做研究,而且还有了一定成果。 弗洛特—阿尔索斯自认为出成果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他已经完成了很多的列式,并与黎曼函数做对比,还有了一些新奇的发现。然后.... 王浩和自己的学生,就发表了相关的成果。 这也就代表弗洛特—阿尔索斯所做的努力,全部都成了无用功。 现在弗洛特—阿尔索斯来参加报告会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他一直紧绷着一张脸,却比其他人听的更加认真。 他希望能找到一些错误。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错误,即便是无法否定证明过程的小错误,也算是给自己「出口气。否则,就太郁闷了。 -- 丁志强上台讲解的是最初的想法,以及第三篇论文的一部分内容。 第三篇论文,丁志强是第一作者,主要是因为想法属于他,而且也确实在研究中有很大贡献,第三篇论文是证明黎曼函数的非平凡零点被包含在五维交线复平面范围内。 最初就是一大堆复平面相关的论证,随后联系黎曼函数的变换。这都是后续论证基础。 等做完了黎曼函数变换部分的讲解,丁志强轻呼了一口气,面朝着台下,说道,,他说完朝台下鞠了个躬,随后快步朝着边侧走了过去。 等到了边侧座位上,丁志强用手捂住了脸,好半天才对邱会安说道, 邱会安朝着丁志强竖起了大拇指,随后一脸苦闷的说道, 他也感到非常紧张。 丁志强能感受到的压力,他当然也能感受到,即便是坐在这里,都是一直板正了身姿,甚至都感觉有些疲惫了。 丁志强朝着台下看了一眼。 当做回了边侧位置以后,他倒是不感觉紧张了,因为这里的受关注程度要远远小于台上。 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中间位置。 王浩已经走到迈步走了上去,他低头看了下时间,面带微笑的开口道, 他说完走到边侧接过一瓶水,轻抿了一口气以后就坐下来等时间。这种表情太轻松了。 丁志强不由得叹道, 邱会安道, 丁志强接了一句, 邱会安迅速捂住他的嘴,小声道, 丁志强扫了一眼旁边的录音设备,迅速黑着脸低下头,表现出一副我是乖宝宝'的神态。 五分钟后,王浩重新回到台上做讲解。 后续内容是对丁志强列出的方程、函数以及其他内容做对比分析,因为牵扯到五维图形,理解起来就很困难了。 正因为如此,王浩才没有让丁志强继续,而是自己上台来讲。 到这一部分内容以后,他讲解的速度也不慢,只用了大概四十分钟,就把第三篇论文后续部分完成了,但台下学者们却感觉思路清晰,完全跟上了理解的节奏。 这就是《教学的馈赠》效果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