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蜀主疑心,飞羽智计剿匪 (第1/4页)
此时虽一至夜晚,月上枝头,但一座大殿里,仍然点着灯,王建坐于案前,看着一袭睡衣,身后披着一件黑色披风,下方立着一中年男子,那男子一身儒者打扮,相貌儒雅,留着胡须。王建望着儒士,道:“本王深夜招你前来,是因为你是本王的心腹,知道我心中担忧的是什么?宗佶他为本王出谋划策,屡立奇功,堪比本王的左膀右臂,统领中信军,他父亲沈晖,更是任骁骑都尉,我将他委以重任,任命为右卫将军,可他今日却向我推荐一人,让我任命其为左卫将军,我见那人气势不凡,胜有大将之风,本王畏于宗佶现在的权力,便没有答应他,不过我却听从了他的建议,虎岭山上匪寇为患,当下必须消灭,让他们去围剿虎岭山上的山匪,一个人权力越大,只怕他的欲望就会越深,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此人是王建宠臣“唐道袭”,最初是王建的舞童,多次献计,让王建攻克李茂贞,王建欣赏其才能,愈加宠信于他,任职马军都指挥使,这次沈剑三招来上官飞羽,让他心中不安,故深夜招来此人,询问意见。唐道袭回过一礼,微微抬起头来,答道:“回主公,王宗佶的威望足以慑服宫内外的人,足以统御诸将,而且他父亲更是蜀中老将,若是发生兵变,后果不堪设想,当下之急是得想办法削弱他们。”王建微微深沉,伸手拉了拉自己身后的披风,一脸凝重的说道:“可是本王已经任命他去攻打虎岭山了,若是胜利归来,便任命他为左卫将军,本王当时只考虑到,他领一千人去攻打虎岭山的众万匪寇,不过是以卵击石,可深夜细想,本王坐立不安,可若他们此次胜利剿灭山匪,本王一言既出,便不可反悔,军政大事可就全落在他们手中了。” 唐道袭脸色凝重,自然知道军权旁落,这将意味着什么,搓着自己的手指,微微沉思,嘴角勾起一个上扬的弧度,答道:“主公觉得天下重要,还是失信于人重要,乱世之中,诸侯本就尔虞我诈,哪有信义可言?曹公本就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此乃帝王之术,也是逼不得已,反观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际,大将皆死,主公要是觉得他威胁到主公了,主公不愿意做的事,我愿代主公杀之。”见那儒士低下头去,微微一礼,目光一股杀意,王建闭上眼沉思,沉声道:“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可是他是本王的义子,本王想做一个贤德之君啊。”唐道袭立时跪地,起手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主公,不除则为患,心怀天下者,与其让某人成为一个威胁,不如尽早将他除去。” 王建一下子瞪大了眼,望着儒生,唐道袭注视到那种凛冽的目光,身形一颤,急忙垂下头去,不敢多言。王建注视着地上的男子好一会儿,缓缓起身道:“虎岭山上聚集着数万匪寇,多半是本王先前打败的军队,败逃而去,或是四方逃亡的流民,我军围剿多次,皆以失败告终,他只领一千人马,倒也是很难取胜,不过我倒希望他们就到此为止,莫要寻死。”见他目光不觉然间一冷,捏紧了拳头有着披靡天下的气势。 唐道袭顺着那人的心思,思虑之下,道:“主公,臣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王建转去目光,疑惑道:“讲来。”唐道袭道:“那人毕竟是王宗佶举荐而来,碍与父子情面,主公不好说,退一步讲,关于日后的王权霸业,此人必然留不得,明日他前往攻打虎岭山,而在那山上有一处设伏的奇佳地方,我们何去泄露军情,借山匪之手,除去此人。” 王建缓缓坐在案前,唐道袭盯着王建,想从王建脸上得出回复,却见王建脸色如常,凝视着他,本以为男子会答应他的计谋,可王建一下子愤怒的拍在案上,让唐道袭一下子身形一颤,只得低下头去,王建一脸怒火,咬牙切齿的说道:“你知道我看上你什么吗?我看上的是你忠心,眼里只有本王,你这计谋虽然除去了王宗佶所推荐之人,可令王宗佶怎么想?令那些有心前来投靠本王的人,怎么想?我虽然怕军权旁落他手,但是我不糊涂,本王更怕他王宗佶会当下叛乱,与那些山匪勾结,那可是一万多的山匪,足矣对我蜀中构成威胁,本王所辛苦打下的江山,可就要毁在你这忠心计谋之下了。” 唐道袭惶恐万分的说道:“主公息怒,是臣下考虑不周。”王建望着跪于地上的男子,他在这蜀中求贤若渴,聚贤纳士,四方英才,纷纷前来投靠,可这人竟然如此糊涂,要联合山匪,将有志之士残杀,深深叹出一口气,抬了抬手,道:“起来吧。”唐道袭战战兢兢的站起身,始终不敢抬头。王建道:“本王这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前有汉高祖刘邦,进而统一天下,后有刘备占两川,而成三国鼎立之势,一寸疆土万人血,寸寸疆土不可弃,本王扼守剑门,占三峡三川之地,训练兵甲,有志匡扶天下,广贤纳士,本王知你忠心,可辛辛苦苦打来的基业,可不能说毁就毁来的呀。”唐道袭此时明白王建深谋远虑,是他过于表现了,说道:“主公深思熟虑,方才是我糊涂了。”王建叹了一口气,招了招手,说道:“天色也不早了,退下吧。” 唐道袭躬身一礼而退,大殿之内只剩下王建一人,幽暗的灯火,随风摇曳,想是这些野心勃勃的诸侯,都是这般的难以入眠,王建拉了拉身后的披风,起身出院,望着天空中的圆月,一脸凝重,缓缓的闭上眼睛,念出一首诗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本王身边为何无一个诸葛孔明啊?”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此诗是杜甫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以及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想是王建想起自己身边没有一个像诸葛孔明这样的谋臣,给他出谋划策。 …… 浑深的夜色之下,一座营帐之外点着灯火,一千彪悍者,好酒好rou的吃着。而营帐内上官飞羽找来吴坎,马向前,对着二人说道:“马兄弟你先前是大梁的侦察兵,侦查情报,想必是经验丰富,而吴坎兄弟你对山匪熟车熟路,我想让你二人打入山匪内部,画来他们的山形图,标志好他们的粮食以及武器库,给我及时送出来,待我明晚引军杀到之时,你二人在城中大举点火,造成山匪惶恐,与我军里应外合,这千名精兵足以荡平他们的山寨,就不知你二人敢不敢冒死前住?” 吴坎深深思考片刻,义愤填膺的说道:“和我一起来的兄弟都死于山匪之手,我要为他们报仇,但请将军吩咐。”上官飞羽极为欣赏的拍了拍吴坎的肩膀,此人真是一个有血有rou的汉子,随即看向马向前,马向前自信满满的拍着自己的胸膛,说道:“我这条命都是大哥的,还怕什么山匪,只是我们很难混入其中。”上官飞羽脸色凝重了起来,这一点他也没有想到,吴坎道:“这个不用担心,他们人数巨多,需要在山下每往抢劫一些食物,会遣派几百名匪徒下山,到时我们可顺手解决几个,穿上他们的衣服,混入其中。”上官飞羽望着二人,但见他们神情凛然,视死如归,不由得让他敬佩,拍着他们的胳膊,说道:“这剿灭山匪的头功,我可就给你二人记下了,希望你们都能安然归来,那时,我就带你们去这蜀中最繁华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