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东征西讨之西征军(上) (第1/2页)
第五十七章东征西讨之西征军(上) 为什么叫西征军呢,秋天就是觉得西讨总是有点不合适,搞得西讨就像往西讨饭一般,故而还是叫西征军好了。 与东征相比,西征似乎要比东征来得要简单得多,西政面对的敌人看似没有刘师亮的强大,只有川边镇守使的康威将军陈遐龄的三个团以及西藏的奴隶主武装。但是情况却是万般复杂。 48岁的川边镇守使陈遐龄,曾经中过武举,听说力大无穷,能够独自使用抬枪,(抬枪——抬枪是清代一种重型鸟枪,长1丈左右,重30多斤。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鸟枪完全相同,但装药量、射程及杀伤威力远远大于兵丁鸟枪。发射时须两人cao纵,一人在前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准发射。这种抬枪在清朝中后期十分盛行。)后来留学于日本成城学校,但在教官的言语刺激下,陈遐龄用腿将教官踢死而被斥退出校,由此看出陈遐龄是一名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陈遐龄1907年任标统,驻防四处啊雅州。1917年十月,任护理川边镇守使。1918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其为川边镇守使加“福威将军”衔。后来西藏在英国人的怂恿下进犯西康,十日之内占领了乌齐、察雅、昌都等十一个县。陈遐龄奋起反击,才保住了雅砻江东岸各县。后来因北京政府鞭长莫及,陈遐龄孤立无援,与西藏握手言和。他进驻甘孜,粉碎了英国帝国主义的分裂西藏的阴谋。不久,被北京政府授以康威将军军衔。陈遐龄自此自封为“常胜将军”。而西藏的局势更为复杂,农奴制的社会制度下,折射出了整个西藏的势力错综复杂,各个奴隶主之间相互攻伐,达赖喇嘛总揽大权,中央驻西藏的代表已经名存实亡,还有英国人的暗中cao作。 先遣一师本该先于二师出发,但先遣一师张本荣在整训部队上下了更大的功夫,当然也是因为装备了坦克装甲车的原因,而没有尽快的装备到部队的原因。张本荣都快成了总装的常客了。尽管如此,到出发时,张本荣也只接收到了五辆坦克,六辆装甲车。张本荣自然是很不服气的找陈浩天理论,被陈浩天一顿臭骂给赶了回来。陈浩天的意思是要坦克我没有,能给你们部队再挤出几辆就不错了,再加上你们原来的二十五辆坦克,这三十辆坦克已经是极致了。况且其他部队都没装备的东西先让你们装备了,还来跟老子扯什么蛋。 陈浩天考虑入藏后,可能要遇到英国人的干涉,英国人的战斗力当然不是刘师亮、陈遐龄这般的部队战斗力所比拟的。虽然英国人在远东并没有布置坦克,但是他们已经在印度进驻了一个英国皇家空军的航空大队,装备有德哈维兰双翼战机。在根据地空军无法支援下,还能够有自身的防卫能力。陈浩天特意给张本荣装备了一个高射机枪排。 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先遣一师秘密的向四川、西康边境出发。可以说先遣二师是对外公开的部队,而一师则是潜行在高山密林的特殊部队。 与二师不同,一师不需要担任剿匪的任务,但是大量的重型武器和辎重部队,使得一师的行进异常的缓慢,当然四川以西的地带大多都是山地丘陵。一师除了战斗部队还带领着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平时不需要战斗,却扛着一些精密的仪器,对走过的地方经行细致的勘探,并在密密麻麻表满各种表示的图纸上划来划去。张本荣知道是陈浩天要来一个大手笔——修路。但是现在张本荣对这种事一点也提不起兴趣,他只对怎么打个大胜仗过过瘾,因为刚到边境,后方就传来了二师首战告捷的消息。二师也是一支嗷嗷叫的部队,听到一师打了大胜仗,一个个心情澎湃,纷纷向张本荣递交请战书。张本荣知道打仗这种事自然是急不得的,正所谓急功近利。一万多的作战部队陆续抵达了四川、西康边境的小镇青溪,隔着大渡河望去就是西康边陲小镇泸定城。大渡河这边只剩这一条泸定桥,泸定桥建于清康熙44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的落井里。9根作为底链,四根分作两侧作为扶手。泸定桥作为从四川入藏的重要军事通道。因其独特的地势而易守难攻,可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凶险。 正是泸定桥之艰险,陈遐龄并未安排大量的部队驻防,而是将重兵放在了西藏、西康的边界,以防西藏再次来犯。但是泸定桥的重要性陈遐龄自然是清楚。如果泸定桥有失,就失去了川康的门户。先前熊克武屡次想要突破泸定,但是只在泸定桥便伤亡惨重。因而陈遐龄只在泸定部署了一个营的兵力,而泸定桥上的守卫更是只有一个连,两挺重机枪。 十号,是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晚上,驻守桥头的陈遐龄的一个连如往常一样,除了一个班的看守人员其他人都往泸定城喝酒去了。 “班长你说,这熊克武都倒台了,我们还在守谁啊!李长官他们都到成立和花酒去了,就只留咱们这些不得势的人……”一个带着斗笠,躲在掩体后面的小兵向班长抱怨道。 班长往嘴里灌了口酒道:“我们只是当兵吃饭的,人家怎么活又与我们何干。来喝口酒吧,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