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2/2页)
台大型机械,近三百辆大型的装载卡车。这么充足的劳动力,和工程机械,专家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膛道:如果两年的时间建不成,您就枪毙我…… 工程如期开工,两边的施工队都卯足了劲,要拼个高低。东线工程是从雅安为起点途径泸定、康定。再经重镇甘孜一直向西抵达吕都。西线则是从木噶开始经太招嘉黎一直往东过丹达、恩达最终与东线汇集在吕都。这个川康公路横穿了整个西康,全长八百六十五公里,与二十一世纪动辄上千公里的公路相比,似乎要短了一些,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就是在二十一世纪,有大量的机械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先不说工程量之大,就是路途之中,艰险的路段不计其数,高山河流,都需要一项项去克服。东路这边还能依靠大型的机械来完成施工,而西路几乎就是靠单纯的人力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陈浩天有能力空投下一些必须的设备,但是最终靠的还是他们自己。还好西线地处西藏高原,些许地势还算平坦,但是西线投入了四万人。一个主力师再加上三万西康的精壮劳力。使得在西线汇集一股强有的工程队伍。 东线则主要是陈浩天那些来自救国军中的俘虏,这是他们改过自新的出路,而且这样的劳改似乎陈浩天做得并不过分,他们与平常的工人没什么两样,吃得饱住得暖,只不过劳筹上没有自由的工人拿的多罢了,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是要比原来给地主家当长工拿的要多得多,而且看管并不严厉,只要你不逃跑,平时请个假到集市上买些东西也是被允许的,还可以给家里面寄信,虽然大部分的俘虏都不认识字,但陈浩天还是安排了专门的文书帮俘虏写信。俘虏们拿到家里面的来信总是百感交集,立志要好好改造,不辜负政府和人民的关怀。 丰厚的工钱是凝聚这帮出生穷苦家庭之人的重要手段,陈浩天所出的工钱是这些人几乎没办法想象的,干一个月,几乎就能顶的上以前干一年的收入,几乎连当时地主都绞尽脑汁想要挤进修路队中,在他们眼中这哪里是修路嘛,简直是在糟践钱,谁又能跟钱过不去呢。就算干不了那些活,打打酱油不也挺好嘛。 但是又岂是想来就能来的,虽然机会的是均等的,第一要身强力壮,第二要能吃苦耐劳,第三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一来,那些想要打酱油的只好望而却步。 西线的总指挥兼建设兵团司令的张本荣脱下了军装,穿上了普通工人的服装,跟一般工人一样吃住在工地。在高原上最害怕的还是高原反应,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或许还是可以抵御,但是从平原上来的先遣一师的官兵们,一到高原上来就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不过陈浩天早就料想到会遭受到这般难以抵御的困难。在西线开工之前,陈浩天动用了直升机给先遣一师空投了数十台的造氧呼吸机。谁高原反应了,立马送进治疗室。无外乎,这些都是用血摸索出来的经验,任何时候不该硬抗就不能硬抗,有些士兵,认为这样只是小小的事情而已,抗抗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么一扛,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张本荣一见连修个路都出现了伤亡,当时救火了,老子打了这么多仗,你要是战死在战场上我没话说,但是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上也出现了伤亡,这个老子实在受不了,就算你是修路的英雄,但是在我张本荣眼里,连自己生命都不懂得爱惜的人,就是一个糊涂蛋、草包。于是张本荣下达了不管你是吃饭还是拉屎,只要是出现高原反应都要接受治疗,年纪轻轻的决不能放弃治疗。如果士兵出错,他那个班的班长要负责,连长也要负责!” 刚开始治疗室里还是门庭若市,到后来却是变得冷清起来。原因很简单,适应了呗。 川康公路的修建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来西康地广人稀,这公路一开工,许多人都往公路边搬迁。然后在施工队施工的路段做点小生意,补贴一下生活。 工期为两年的川康公路,之所以能够胯下海口,两年建成通车,除了大量的劳动力外,还要归功于陈遐龄,陈遐龄在任镇守使期间也修有一些道路,施工队只要简单的经过加宽加固就可以使用,这样一来就减轻了不少施工量。 春去东来,两个寒暑转眼间就过去了,川康公路如约的交付使用,这也使得陈浩天下一步的计划能够施展开来,在修路的这两年的时间里,陈浩天将部队扩充到了十五万。一个军已经悄悄陈兵四川与贵州边境,另一个军则从新修的川康公路抵达西藏前线,然而陈浩天要等的只不过是一个开战的时机而已。陈浩天悄悄的与各方诸侯玩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阴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