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276. 在水彼方(2) (第2/2页)
又响起了一连串的砲声,听声音是从北面张永德所部传来的。隐隐似乎还有士卒的惊呼。这串火砲大概起到了一些作用。 君贵站在瞭望台上,仔细观察着整个目力可及的战场,眉头紧皱。 任何一面都行,任何一面撕开缺口,王师都可以趁势涌入水寨、占领水寨,向寿春城更加逼进一步。寿春是一枚太过重要的棋子,他要尽早将它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平之战后,没有人再怀疑他是一名优秀的统帅。他在那场挽回了帝国命运的大战中所显示出来的军事天赋,是他今日能够驾驭群豪的基础。然而,仅有高平之战是不够的。帝国的稳固和发展,需要他本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乃至血水,乃至rou体的损伤。这一点,他分知必然,他无所吝惜,也无所畏惧。 作为王师的首脑,他的军事天赋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从纷乱的战局中迅速找出最具战略意义的那枚棋子,然后因地制宜拟定出最适合发挥己方优势的战术,并交给最合适的人执行。此时,从他所在的东坡,他几乎可以看到三面战场的情形。然而,让他感到头疼的是,在这一片混战中,他一时竟然很难准确地判断出全局的肯綮究竟在哪里,很难清晰地告诉他的部下,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最快捷、最高效地达到目的。 《孙子》有云:兵贵胜不贵久。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战斗已经进行了数日,王师几乎寸功未建,他开始体会到李榖前军不能速战攻克的困难所在。 他低估了水在这场战争中的威力分量。水战与陆战的差异超出了他的预计。他原想把陆战的打法搬到水战上来,可是,水隔离开了他和他的敌人。他的将士其实不是在跟敌人作战,而是在跟水作战。水造成了他们的攻击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徒劳的。敌人并没有出动太多的防守力量,并没有使用太多的防守办法,仅仅靠这一片水,就教他们吃了恁大一个闷亏。 他们都在按照他的军令,攻打各处的寨门。寨门如同城门,当然是必须攻克的要冲。可是攻破之后又怎么办?谁也不知道水寨里面是怎样的布局。成千上万的兵马坐着小船冲进去,会不会恰好掉进敌人的陷阱?在水中,他们以往陆战攻城的经验都不起作用了。他们也许不会去想,但他不得不想。水战能不能顺利转化成陆战,这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他相信寿春城能够分出来防守水寨的兵力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人,又有自己的生理极限。他们要吃喝拉撒睡,天塌下来,他们也躲不过这些需求。而大周有的是人力,士卒加上民夫,几十万人可以轮班攻打,以疲劳战术拖垮唐军。 寿州只是第一大站,还是那句话,他必须速战速决。几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兵器像一座小山,还有战服、旌旗、医药、饲料……,百事百样。除了后方的调度补给,最好还有寿州的牙库来补充军需。 他已经吩咐李榖迅速拿出安民的办法来,对淮南百姓进行宣抚。到目前为止,寿州的百姓对王师还是欢迎的,已经有好几拨附近村民牵牛奉酒到营寨来慰问了。牛是庄稼人的宝贝,村民肯送牛,说明他们下了血本。李氏朝廷在淮南搞“博征”,乡民虽有茶盐之富,却被课以粟帛重税;淮南还有大片养军的营田,民众被强募耕种,付出甚多,所获甚少。如此种种,都令他们苦不堪言。听说周帝在其国境内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是个好皇帝,他们自然盼着他来接管此地,以减轻自己的生存压力。 这很像君贵前年初入河东境内的情形。一开始,王师出兵的正义性都是不容置疑的,民众也乐意替他们生发和解释这种正义性。但是,倘若战事拖延下去,难保王师众不会出现剽掠扰民的情形。所以,必须加快战争的进程,将王师将士的士气和心志引导向积极的、正确的方向。 他看向身侧的林远和邓锦:“司超、赵匡胤有军报回来么?”“回陛下,暂且没有。”“立刻派人去打探!”“是!”“是!”“康俨将浮梁挪过来了么?”“臣适才去问过,正阳关浮梁的底船和面板已经全部拆开,正叫人分别驾驶牵引了,陆续往下蔡而来。” “叫康俨加快速度!军中所自携的粮草本来就支撑不了多少日子,全靠从后方运输补给。沿淮屯粮处还好用水运,从陆路来的rou盐衣物军械之属,没有浮梁怎么过来?你们跟他说,移过来的船,直接分一半划到南岸。让他们从南北两岸同时架设,可以缩短一半时间。”“是!”“是!” 远远一骑驰来,侦候至近前跳下马,手举一只银筒拜礼道:“陛下,西线军报!” 林远接过来打开,将军报呈给皇帝。皇帝展读毕,叫声“好”,向近卫们露出了一个踌躇满志的笑容:“安、随、申、蔡四州的数万州兵,已经遵令在光州附近集结完毕了。传令何超,让他立刻率领这支人马攻打光州!”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