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_第10章 慈宁宫冯保念奏章,李太后再度犹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章 慈宁宫冯保念奏章,李太后再度犹豫 (第2/2页)

保的话。

    “是,娘娘。”

    “现在朝中分为三派,分别是支持另立新帝,反对另立新帝和立潞王殿下为皇储以观后效。”

    冯保面上战战兢兢的说道。

    “立潞王为皇储?”

    李太后闻言一愣。

    “他们说……万岁爷所做不似人君,但立潞王为皇储以观万岁爷后效……”冯保小心翼翼的说道。

    “混账东西!”

    李太后听到这里怒不可遏。

    “什么以观后效?”

    “潞王是皇帝的亲弟弟!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如何立为皇储?”

    “他年皇帝有了子嗣,皇储之位再易。”

    “那我的潞王当如何自处?

    一个废掉的皇储谁能容得下他?”

    李太后气冲冲的拍着案桌。

    “娘娘息怒,娘娘息怒,您要保重凤体啊!”

    冯保慌忙跪下说道。

    一旁的翠玉见此,急忙给李太后递了一杯参茶,“娘娘,您快喝点茶消消气。”

    李太后接过参茶,轻轻喝了一口,“这些官员拿着朝廷给他们的俸禄,只想着他们自己的利益!”

    “冯保,你把他们所上的奏章念念。”

    李太后顺了口气,重新坐了下来。

    “是,娘娘。”

    冯保心里暗暗佩服着朱翊镠的谋算。

    “臣内阁三辅申时行谨言:自隆庆六年至今,天子临朝已八年有余,夙夜不寐,励精图治,万万不可废!”

    “当今圣上在位,乃是我大明亿兆苍生之福,神器不可轻易易手,否则社稷动荡,百姓难安。”

    ……

    听到冯保念着反对另立新帝的奏章,李太后面色稍缓。

    但随即,冯保又继续读道。

    “九五之尊位,不可轻授与人。

    为帝者,需品行高洁,方能垂拱治理天下。”

    “臣内阁次辅张四维谨言:潞王殿下年少聪颖,久与慈圣太后教导,如登大位,必将为一代明君圣主!”

    ……

    又是几本支持另立新帝的奏章。

    读着张四维的奏章,冯保心里不禁暗暗被其文笔折服。

    洋洋洒洒近千字,没有一字提到万历皇帝的缺处,反而一直在赞美潞王聪颖过人,李太后长于教导。

    果不其然,这一份奏章念完,令李太后舒心不已。

    李太后是寻常人家出身,是大明妇道人家的典范了。

    她对自己的嫡长子严厉无比,因为嫡长子就是继承家业的大宗。

    她对自己的小儿子疼爱无比,因为小儿子一贯都能讨自己的欢心。

    但是现在的长子朱翊钧令她失望不已,她自己又不能割舍掉这份亲情。

    李太后不是吕雉,更不是武则天。

    她更像是一个希望孩子守好家业的严母,而不是一个充满着野心的女政治家。

    李太后从没想过权倾天下,她只是想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儿,仅此而已。

    所以她总会在亲情与礼法之间摇摆不定。

    冯保后面念的几份奏章,李太后都是心不在焉,没有听进去一个字。

    “娘娘,这几日重要的奏章都已经读完了。”

    冯保恭恭敬敬的说道。

    这时候,李太后才回过神来。

    “冯保,你说皇帝和潞王,哪个一个更贤明?”

    李太后突然开口问道。

    “万岁爷和潞王殿下……奴才不敢妄言。”

    冯保低着头说道。

    “冯保,你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先帝在时就对你信任有加。

    难道先帝所下的遗旨让你顾命之事都忘记了吗?”

    李太后厉声说道。

    “那奴才就斗胆说两句了。”

    “万岁爷自然是英明神武,有帝王气象。”

    李太后正要开口,冯保又继续说道:“但潞王殿下,连一小小宫女都能挺身而出救其性命,更何况是对天下百姓?”

    “此为仁德之象。”

    冯保说道。

    “仁德,仁德……”李太后听到冯保所言,陷入了沉思。

    是啊,镠儿连一个地位低微的宫女都能爱惜其性命,如此仁德的他若是治理天下,岂不是尧舜之君?

    李太后心里想着。

    想到这里,李太后不禁紧紧的握住了袖中的那道禅位的圣旨。

    将李太后神情尽收眼底的冯保,心底又对新帝登基多了几分把握。

    李太后的想法已经明显摇摆起来了。

    “关于是否另立新帝的奏章,都留中吧。”

    “其他的奏章都按内阁的票拟来做吧。”

    李太后说道。

    “是,娘娘。”

    冯保说道。

    “若无其他的事情,你就回司礼监把这些奏章处理了吧。”

    李太后明显有些疲惫。

    “奴才告退。”

    冯保依言离开了。

    等到冯保走远了,李太后对慈宁宫的管事太监说道:“给我把张首辅唤过来。”

    但又觉得有几分不妥,“还是莫要唤了,关于今日之事,让张学士递一道奏章上来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