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酒精作用 (第1/2页)
大约是因为喝了几杯酒的缘故,金世莱兴奋地说起书来,院子卖出了高价,得到郁小闲的赞赏也是很不容易的。金世莱的成功首先在归功于郁小闲的风声放得好,山神市场经过几个月的运营,已经是本县各镇最传奇的热闹场所,黄家在本县大户中的排名因此也排到了首位。纸市场上,由于陈家和郁小闲的合作关系,陈家也成为了纸坊行业的带头人。那些先买了摊位的人自然是高兴,要不是郁小闲把傍边的土地弄成了菜地和饲养场,县里的其他大户都想把这块地方都变成生意场。 黄家二少爷不是不想这么干,他作为黄有才家的保护者,有便宜也容不得别家来占,他找到郁小闲游说,不过郁小闲自然有她的道理来应对,这就是要市场的配套,就必须留着这块空地。一个市场的繁荣了,每天客流量大,那些比如出恭问题,垃圾问题,还有这些买卖人,来往的客商的饭食,牲口的草料不解决,谁会愿意来市场做买卖。还有山区多雨,市场里的水也要有地方排。自己家的那三亩多地土质差,不适合种植,就是想打地基盖屋子,都要比别人多花两倍的钱。地势又低,要是涨水最先淹的就是这里。空着这块地,挖了池塘,能够帮着市场排水,保证市场里汛期没有积水,所以这块地就一定是要空着的。空着一块地也是浪费,所以她这个黄家人留着这里管理市场的配套,种些菜,养点牲畜家禽给自己家吃,自然是应该的,要知道黄家和纸坊给她家雇佣的十几个清洁工的月薪不过是二十两银子,这点钱哪里够养长工。 黄家二少爷想想,这位嫂子说的确实很对,于是他不再要求郁小闲让出那块地来开发。他觉得嫂子家守着市场边上,不过是每天收买一些自己家要的东西。并没有和整个黄氏家族争利。对于这样拿出一条财路给整个家族,间接等于给他家的人,黄家是要好好关照的。族里因此还同意把山神市场后背的那座山的一边狭长的溪流空谷送给了郁小闲家,这样郁小闲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修路。连通了市场和山城一角。那条溪流要是能修通成小河,以后从山城一角放下木排或者木盆就可以顺流而下,省去了不少脚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郁小闲在山神市场对面的大动作肯定更引人瞩目,黄秀才的媳妇是个赚钱的能人,现在有和外地的客商一起开客栈,也不知道又有什么赚钱的好点子。金世莱接受生意的时候。王顺子已经把风放了出去,所是要利用客栈开铺子赚钱。消息一传出去,不少小生意人就找上了门,金世莱却对着这些人下了逐客令,还当着他们的面教育王顺子说到:“我们家的客栈投了许多本钱,就是为了这些蝇头小利我真是看不上眼这种小生意,我们的行商院子正对着山神市场,要是能开一家像样的酒店。银楼,对了,再来一个钱庄什么的。那么此处就是一块黄金宝地了,还租给什么小商小贩!” 王顺子当时肯定是被金世莱给气糊涂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金世莱就对他说到:“我是客栈的大东家,郁二爷也让我全权处理这里的事情,你以后不要再招惹这样的小商贩来了,爷瞧不上眼。” 金世莱有一个很本事的地方,就是任何方言被他听了几遍就能学的和土著发音丝毫不差,他从福建过来,对王顺子说这些的时候居然用上了福建口音。这让来打听消息的小商人们就认定了金世莱的福建人,次日就有人来找金世莱谈生意了。这个人是本地的大家族刘家的人,家里出了几个六品以下的小官,还有两个子侄辈中了举人,所以在本地很有势力。这位刘老板代表家族来和金世莱谈买卖,要买下安乐院作开酒楼。 金世莱也向王顺子打听了现在郁小闲在这块地上投下去的成本。王顺子讨厌金世莱居然报出了已经投资三千两银子的数目,金世莱看着郁小闲家的奴才修客栈还用上了鸡蛋和糯米粉,就相信了王顺子的报价,他核算成本时就把每个院子的投资定位为五百两银子。刘老板过来说愿意用六百两银子买下安乐院的时候,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并且夸张地说到:“要是您只是租这个院子,这个价钱,我租给你三年,要是买,没有一千两银子别开口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