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携子出行 (第2/2页)
。小水不喜欢技艺上的事情,却喜欢跟着蛐蛐身后学认字,不到四岁就能认识整本千字文,真是读书的天才。郁小闲不知道小水的母亲是谁,她还谈笑说小水有中状元的天分。 秋冰月是头一次出远门,心里很是兴奋,蛐蛐在傍边兴高采烈地把他见识过的东西说给小姨妈和小水知道,这更让秋冰月向往着外面的世界。郁小闲看着秋冰月说到:“这都怨我,本来早就该让你去外面看看。一个人没见过世面,眼界低了,就不好掌握大局了。这趟我们多带些能打架的护队,护着我们先去芜湖,有机会再去一趟扬州,顺便把李四子一家接回来。现在该是他们回来的时候了,越晚路上越不安全,要是你赵大哥的新媳妇和栾姥姥都愿意回来,我就更放心了。” 车辆行礼都打点好了,郁小闲带着三个孩子就上路了,一路上郁小闲他们还是忍着没有去帮助更多的人。现在是乱世,好多可怜的人,救不过来,车马要是停下了,还不知道多久才能到芜湖。路上郁小闲一行人在吴嫂家打尖,吴嫂拿出了家里能拿出来的所有好吃喝来款待郁小闲,这些年要不是郁小闲的帮衬,吴家十来口人早就没有活路了。现在村里能讲究着活着的,也就是吴嫂等几家富户,连年遭灾,兵祸苛捐让村里的土地都被兼并了。 郁小闲看着吴嫂一家,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讨水喝的一幕,心里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临走的时候,郁小闲对吴嫂说到:“现在世道不好,你们一家考虑一下,舍了现在的祖产,同我一起去山里避世,不能多带人,就你们一家子,你家小姑子的夫婿和孩子也能跟来。”
吴家夫妻惊讶地看着郁小闲,良久吴嫂才跟郁小闲回了话,说是小姑子一家也许愿意离开,他们吴家的人都故土难离,就不跟着郁小闲去了,要是活不下,他们要饭到了泾-县,还望郁小闲到时候能收留。郁小闲说到:“你们既然不愿意走,我也强求不得。为了避祸,你们在院子里挖个地道,存些粮食和水,万一鞑子打过来了,你们还能逃出一条命。” 吴嫂谢过郁小闲的指点,郁小闲又拿出二十两银子给吴嫂,对她说到:“世道乱,拿这些银子屯些粮食和衣服,要紧活命的东西。我们这些年的交情,有些事情就不多说了。” 吴嫂对郁小闲是千恩万谢,当年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借宿让她家里得到了这么多关照,她除了谢谢还能说什么呢。至于小姑子一家四口愿不愿意跟着郁小闲走,她还会去说一声的,能跟去也就是福气了,反正小姑子的家里也不剩什么了,不像自己家,还有三十亩地,一个好好的宅院可以守。 吴嫂的小姑子最后动员自己的丈夫带着全家跟着郁小闲的家奴回了泾-县,也因此保全了全家,这是后话就不再提了。郁小闲的车队再度出发,在中午十分才到达芜湖,这一路上因为有孩子的缘故,车赶得慢。除了行礼和足够的干粮,一些山货礼品,郁小闲没有带任何货物,她这次是真的来走亲戚,让孩子们见世面的,不想做任何生意。 车子到了芜湖的雅苑,蛐蛐就牵着小水的手找管事的去通知他的结拜哥哥,管事的对蛐蛐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赶紧去告诉自己家的小哥,文龙少爷来了。香雪姨娘听着了信,派人来传话说是晚上在得意楼摆酒给郁小闲家的一行人洗尘。 郁小闲让三个孩子吃饭,然后沐浴打扮了,今天晚上是秋冰月头一次见香雪姨娘,一定要给她留下好印象。结果还没到晚上香雪姨娘的儿子小九拉着jiejie十二娘就先过来看自己的结拜兄弟了。大约四个月前,蛐蛐路过芜湖的时候送了几件李四子做的小玩具给小九玩,小九喜欢的很,现在巴不得蛐蛐再带几样给他。 蛐蛐这次带来了山民自己做的弹弓和小号的弓箭给小九玩,郁小闲让人在弓箭头上包了皮子,皮子里放上了磁石,这样一来,很容易射到铁做的靶子,孩子们都喜欢玩。弹弓的子弹用的是小布袋,里面是植物纤维,打到人也不疼,也是绝对安全。有了这些,蛐蛐和小九一见面就玩到了一处,小水也跟着一块玩,郁小闲就由着孩子们去玩闹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