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女当嫁_83兵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3兵祸 (第1/2页)

    夏收让青黄不接的饥馑缓和后,农田里又栽种下新的希望,虽然战事已经起来,但老百姓还是在为生计奔忙。快到中秋节了,郁小闲并不知道历史上还存在着一个叫做“泾-县大屠杀”的事件,她依然按部就班地过自己的日子,心里想着那些野蛮人不会打到山乡来。县城里开始组织壮年男子参加抵御外敌的时候,郁小闲悄悄把孩子们都送去了山里。黄家的地道里,客栈的地下通道也随时可以让留守的黄家属员离开。作为坐镇的老大,郁小闲和黄有才不到最后关头,都不好离开,有些地盘被别人占去了,心有不甘。

    中秋节的那一天,县城里得到了线报,说是州府的城门被攻破了,一个五月在扬州投降清军的张总兵带着人马杀了过来。来不及收拾什么了,郁小闲命令所有人都回山里去,只留了几个机灵的男家丁躲在隐蔽的地方监视外面的动静。陈家的男丁们也跟着黄家一起撤退了,还别说这时候黄举人一家还挺忠义的,跟着县太爷带着自己家的私兵一起去守县城了。

    八月十七日,总兵张天禄,带着副将于永绶在泾-县大肆屠杀反清的民众,泾县县城和附近的几个镇子死去的人足足有五万人。这几乎是当时这一代人口的四分之三了,好在这边山林多,这些侩子手不敢冒险去搜山,不然死掉的人会更多。柳家的老大过了几天之后,趁着天蒙蒙亮去了一趟山脚下的集镇,看着满街的死人。尿了裤子回到山里,从此还落下了病根。

    郁小闲很后悔没有在现代读到这段历史,假如她读到了,会让更多的人躲起来。这样能救很多条性命。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这次的屠杀不是鞑子干的,是汉jianian做的杀戮。同样是死,却没有“扬州十日”那样惨烈。大约半个月之后,清朝派来的驻守者陆续赶来了,只要剃发服从满洲人的统治,就可以留下小命。郁小闲挑选了几个机灵点的家奴剃度成小沙弥,帮着寺庙里的和尚掩埋尸体,顺便留意外面的动静。客栈和山神市场边的饲养场。郁小闲还是想留在自己家的手上,将来世道太平了,还是要去做生意,家里这些人不能永远躲在山里不出门。

    那些杀戮者不但杀人,还抢劫了许多大户的家产。侵占瓜分完了所有土地,把抓来的人变成奴隶,让他们耕种。黄举人一家的男丁几乎被杀光了,黄黎氏带着几个少奶奶全部悬梁自杀了。虽然郁小闲从前有点记恨这位腹黑的族长,可在民族大义上还是觉得黄举人一家蛮有节cao的。看在这一点上,郁小闲打发几个家奴悄悄给山里的黄家老宅子送了些粮食,不然留在那里的几个妇人和孩子就要饿死了。郁小闲还打算过一阵子,把这些人接到自己这边来,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本来郁小闲打算让家里的男人都把发型都变为猪尾巴式样。可说了几次,那些汉子就只有低头,愣是没有一个人肯把头发给剃了。郁小闲没办法,只有挨个做思想工作,逼着王顺子带头,最后就是十个人剃了头。重新回到了客栈。

    郁小闲穿着以前就置办好的蒙古袍子出来见人了,她能够感觉到周围百姓的愤恨,可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什么是责任感,就是为了一件事可以委屈的活着,不考虑个人的荣辱。郁小闲用不算熟练的蒙古语和满族语言跟来泾-县驻守的兵将沟通了一下,送上一些金银作为礼物,就把自己原来的产业和陈家的家业都给收来了。她觉得这些都是自己和陈家辛苦的积累,拿回自己的东西总没有错。

    陈家的大少爷为了家业,剃发留了猪尾巴出来把陈家的生意重新开张了,陈家的一些伙计在兵祸上死去,还有一些人看不起陈家的作为,不再回来工作。无奈之下,陈家只恢复了当初兴旺时,十分之一的产量,就这样还是很勉强的,毕竟是战乱的时代,宣纸再好也很难卖出去。郁小闲家出产的是吃喝这些必须的东西,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养活自己家的人,基本不对外出售,只是用来以物易物。

    这样谨慎的日子过了三四个月之后,世道总算是勉强太平了,兵祸过后,所以的普通百姓迎来了战乱之后的第一个新年。这一年几乎是家家都有丧事,过年的气氛很淡,郁小闲看着满街的叫花子,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