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_第四一八章 神臂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一八章 神臂弓 (第3/3页)

甲将会大幅度下降。

    赵顼听着王巨讲完了,拧眉思考。

    “陛下,为什么变法,变法不仅是敛财。”

    王巨直接将变法与敛财联系在一起了,让赵顼啼笑皆非。

    “陛下,它最终目标是富民强国,陛下所以变法也,不能舍本求末,末是敛财,强国才是本,器甲精了,也强国之本。”

    “但以前兼管军器生产的多是内侍……”

    “庆历时置军器司,杨偕是枢密直学士,姚仲孙是三司使兼龙图阁直学士,曹琮是马军副都指挥使,李用和是国舅兼殿前副指挥使,随便那一人都远胜过了臣。”

    赵顼听出来了,反正王巨是铁了心想办法从条例司抽身了。

    “陛下,再说臣对它也善长,看一看桃溪剑,以及后来的虎踞炮,雷蒺藜,以及新式铠甲,并且就是这个利器,臣马上也能改造得更好。由臣知任,也是最佳的人选。”

    “让朕想一想吧。王巨,大宋臣子你可算是第一个了,侮辱了御史,不但不以为罪,反过来向朕讨官做。”

    “陛下,实际是好事,连河工有的大臣都以为是粗人做的事,况且是武器生产,更以为是低下的工匠活计。加上以前多是内侍兼任,陛下若让臣知军器监,也能看做是对臣的一次处罚。”

    “还是不妥……”

    “陛下励精图治,决心变法,但臣在京城,也会听,也会看,并且是作为旁观者,旁观者清,陛下若是模糊不清楚的地方,照样随时召臣相询,臣依会知无不言。在不在条例司,又有何区别?”

    “那么青苗法……”

    “陛下,青苗法一旦执行,就是敛民之策,然而现在没有执行,臣也不大清楚。执行后,臣会让家中傔人们风闻,到时候上书给陛下。”

    赵顼默然,不能说王巨说得没理,好与不好,必须实施了才能知道,现在全部在瞎想呢。

    “朕也不是敛民……”

    “陛下,权宜之策,不敛不行,但敛没关系,贫困百姓最好不能敛了。”王巨道。真若敛豪强,还好一点,实际反对者之所以反对的,就是敛到豪强身上了。但道义不会失去多少。然而王安石敛疯掉了,贫困户也照样敛,这才让反对者占据了道义。

    “不能用敛!”赵顼恼了。

    就敛吧,也要道貌岸然,直接说敛,岂不是风波更大。

    那么就不提敛吧,王巨又道:“臣再说一件事,河北又河决了,不过西夏那边风调雨顺,不得不备,况且王韶那边也不会拖很久。还有,臣之前献的那个策子效果究竟如何,也要验证。”

    这是前年王巨在校书时,对他的三策进行的补充说明。

    然而这道补充,却又给赵顼带来了压力。

    淤田是开始,这个没变,并且开封黄河边有足够多的低产瘦地落实淤田,也足以安排大量禁兵过来屯种。地理位置也好,它们都在黄河边,也就是开封的北面,然而宋朝立都于开封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原地带,无险可守,防的就是北面的游牧民族。

    但真的金人南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与赵顼不准王巨再提敛财一样,掩耳盗铃,自己欺骗自己吧。

    最少能让大家心安一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反过来说,再不改,金人南下,禁兵全在京城,又能派上什么用场?一样!

    王巨随后又补充了一点,禁兵收入这些年是增加了一小部分,但增加的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因此每名禁兵迁于城外,每月增加五百文军饷。

    一是增加禁兵收入,二是鼓励禁兵出城。

    出城后随后安置,不会给多少耕地,因为禁兵大半时间在轮戍,就是给了,多半也会租佃给了普通百姓。但会分一点,让禁兵妻子家人植桑种麻。

    若是有一些活计,比如三司将要经营棉花制品了,这些棉被却需要在北方加工的,那么可以“外包”给禁兵的家属,用此再次增加他们的收入。

    家人无忧后,禁兵士气必会增加。那么可以进行第二步裁兵了,但裁的过程中却是增,于河北河东弓箭、荆南夔峡两广土兵中广挑边军,最终让战斗军种保持在禁兵四十五万,边军三十万。干依然强大,但那样,从南到北各方都有了一些机动的兵力,第一时间内控制不测局势,整个宋军整体战斗力也会大幅度上升。

    厢兵的未提,免役法还未出来的呢,若是与免役法搭配,也可以大幅度裁减厢兵。

    实际王巨说的第二波裁兵与小苏想的大有所不同,它不是裁减冗兵为主,而是为了强军,强大国家实力。

    可以还会节约一些费用,但节约得有限。若是不裁减厢兵,甚至只能说持平。

    还有就是淘汰官员,这个太难了,比如裁减恩荫,过去很久了,然而大臣时不时拿出它来说事。理论上做好了,一年也能节约一千万贯以上的支出。但象这样发展下去,天知道那会是在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之后。

    节约浮费不错,可宗室子弟却在迅速增加中,无论怎么节约,它以后都会逐步增涨。

    也就是说节流,几乎做到了极限。

    没办法,还是在所谓的“开源”上打主意。

    王巨说的就是这个,禁兵支出减少,收入增加后,会产生什么变化,郑白渠保捷军将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有了士气还不行的,必须要训练,也要有器甲。

    并且陕西未来可能不会平静,马上这些保捷军就会派上用场,用实战做出证明。

    王巨继续说道:“因此臣恳请陛下先于陕西路抽出一些钱帛,先不求铠甲,但必须将武器装备起来,对了,还有这个神臂弓。”

    说到这里,王巨眼前浮现出一幕,几十营保捷军一人一把神臂弓,那个杀伤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