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1/2页)
不过和平是大势。【】 王安石钻到钱眼里了,他也想和平。 文彦博不用说了。 王巨见好就收,同样想和平。 其实这次除了眼红王巨战功外,大多数大臣们还是很支持的。去年年底,王巨临危授命,立即去了前线。那时候听闻三十万敌军到来,除了王巨,有谁敢去庆州? 大胜后,点到为止,同样得到大家的欣赏,包括高滔滔,天天有人在她耳边吹风,都难得地夸赞了王巨一回。 但怎么样和,也是一个问题。 文彦博下值回家,喊来家中一个忠心的仆役,对他吩咐了一番。这个仆役迅速出门。 嵬名科荣三人郁闷地从驿馆出来吃酒,刚出来,那名仆役迎头撞上,然后低声对嵬名科荣说:“你们也识相一点吧,不要指望捞取我大宋便宜了,否则拖下去,对你们西夏不利。” “啊。”吕宁惊讶。 “你家主人是谁?”焦文贵问。 “多嘴,反对我家主人是为了你们好,”仆役说完,匆匆离开,傻不成,告诉你我家主人姓名! 三人站在哪里,吕宁说道:“看来是某一个宋朝权臣的家仆,我们想让宋朝交出横山无望了。”《 “主要败得太惨,”嵬名科荣说道。 多会夏使来宋朝受过这等窝囊气? “学习句践吧。”焦文贵道。不怕败,败了有败了的应对方法,不仅是句践。李继迁也数次被宋军打败。一败就装孙子。然后恢复力量又东山再起,生生从宋朝手中磨走了灵川平原,南北河套。 但他又想到王巨所说的话,让你们西夏梁氏掌政,对我们大宋还是好事,她只能带领你们西夏走向灭亡。 装孙子不怕,就怕成了真孙子。 这使得他心头蒙上了一道阴影。 不过三人都不傻,虽不知道是宋朝那一个大臣派出来的仆役通风报信。但知道事不可为了。因此回到驿馆,三人仔细商议后,由吕宁写了一份请罪书。 书上说本来西夏并无交换之心,此乃是听闻王巨所言,说是宋朝会有人因不知军事,会赞成换地之议,因此副使焦文贵才斗胆篡改了国书,现在向天子请罪,请求大宋天子发落焦文贵。 人在驿馆里,是砍了。还是剐了,随宋朝处置。只要天子能原谅我们西夏就行。 赵顼看到信后讥笑:“昔日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负荆于背,请罪也要有一个请罪的样子,是这等请罪?” 是在恶心人呢,还是在请罪呢? 文彦博说道:“他终是一国之使。” “一国之使又如何,这些年他们西夏是如何对待我们大宋使节的,诱惑利骗,或者恫吓威胁,三番五次的羞侮。文公,这样吧,朕也不要求他们西夏怎么样,只问他们一件事,以后我们大宋的使者前去西夏,是在宥州还是在兴州(兴庆府)。” 你不是替他们说好话吗,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处理了。 文彦博膛目结舌。 其实赵顼这还是给了文彦博面子。 毕竟西夏是宋朝名义上的属国,何谓属国,当年林邑国王为了取悦李渊李世民父子,当场在酒宴上为之跳舞,那才是属国。 当然,赵顼不指望西夏国王来到京城为他跳舞,也不指望西夏使者能象廉颇那样来一个负荆请罪,但总得真正去做一个样子吧。 现在写了一份轻描淡写的谢罪书,然后说,焦文贵在驿馆里听候天子发落,想抓你们,岂不是很容易,三人一起抓了。这也叫谢罪? 总之,这说明西夏人依然对宋朝持着轻视的心理。 不过赵顼不好意思说出来罢了。 这是一件头痛的差事,但为了和平大计,文彦博只好亲自去了驿馆,说:“你们这也叫请罪?” “文相公,难道不对吗?”嵬名科荣小心地问。 “你们在盐州,与王巨说了什么?” “说了一些。” “王巨将你们对话派人全部记录下来,并且递给了官家。” “当时说话时是在我夏国盐州州衙……”嵬名科荣回忆道,原来那个胥吏是在记录他们谈话啊。 “你别你们夏国盐州了,如果官家不想和议,你们西夏用什么从王巨手中抢回盐州?”文彦博打断他的话,粗暴地问。这是文彦博有意问的,他一边问一边注意着三人的神色,看看王巨那份记录有没有虚言。 “若那样,我国必战之。” “我们大宋就一直将王巨放在庆州,看你们西夏能不能打败他。” 一句话,三个夏使一起怂了。王巨没有那么神,就象这次,如果不拖着章楶,可能就不会这么顺利。 当然,若是没有王巨,让章楶过来,时间仓促,想打败西夏,会更困难。这是两人智慧的结合,才产生的大捷。 然而西夏人不知道,一次次地被王巨打败,甚至这小子在毛还没有长齐时,便指挥了一村村民,将几百夏军杀得抱头鼠窜。西夏谁能打败王巨?有啊,李元昊,李继迁,都可能打败王巨,但他们早死了。 文彦博心中有数了,看来这一战大败后,西夏真的很惨,马上连信心都丢掉了。但这才是最危险的,当年宋太宗拿下河东,辽国派名将耶律沙与耶律斜轸来救援,结果在白马岭被宋军大败。辽军就这么弱啊,好了,兵发高梁河,惨痛开始…… 这样想也不能说不对,关健王巨什么时候真的打算灭夏? 俺就在横山两边打打好了,不然何来浅攻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