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0章 小道 (第1/2页)
“呸!”郑侠狠吐了一口,又骂道:“jianian贼。” 吕惠卿恨不能一刀将郑侠戳死。 但郑侠虽不是士大夫出身,也是进士出身,那么在宋朝就不能判死罪,甚至都不能黠字流配,顶多发配到那一州看管。 吕惠卿忍着怒气说:“让他看。” 衙役会意,两人强行拉起郑侠,一人将奏章放在郑侠面前,强行让郑侠观看。 苏东坡只是感到事情有点儿大,不知道如何判决,因此通报朝廷。但这件事暴露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整个宋朝实际有粮食救灾。 这个粮食不在国库与各州府的常平仓里,那个粮食快放得差不多了,难道王安石真为敛财敛得发疯,连灾民也不救了? 不过除了这个粮食,还有粮食,那便是在各个大粮商与大地主手中。 若是这些人将粮食以公道的价格卖出,不用他们捐,只要他们不涨价销售,就会有许多三四等户能买得起,至少这批人不用朝廷救助了,那么余下的五等户,朝廷压力就会减轻很多,至少会将逃荒的百姓能降低一半。 谁愿意离开乡土哪? 看看王巨那个航海,开出那么好的条件,暗中用了无数手段,不过吸纳了几万户,而且范围波及到了大半个福建路与两浙东路的南部数州,摊比例仅仅是近百分之一的百姓动了心。 然而这些粮商非但没有平价出售,反而个个囤积居奇,有粮卖,可有几个人能买得起?靠常平仓的蓄粮,能解决多少百姓的用粮问题? 因此旱灾越大,流户越多。 甚至为了抬高粮价。连王巨派来的这笔粮食,都想将它变着法子毁掉。 这才是真相。 郑侠被强迫看了,又狠吐了一口:“你们这些jianian贼带头敛财。让商贾如何不敛?” 这个理儿? 吕惠卿气疯掉了。 反正这小子无药可医了。 于是立即处理吧。 因此套上了王安国,迅速将这五个人处执。 为什么要套上王安国? 这个人纯是一个傻帽。王安石变法,他沾了王安石的光,调到京城,然后天天说变法不好。曾布忍无可忍,便说,你是宰相的弟弟,国家变法,与你何干? 话外之音。若你不是王安石弟弟,能调到京城来吗,能说得上话吗? 王安国振振有词,宰相是我的哥哥,宰相父亲是我的父亲,宰相因为你们这群小人做错了事,将来国破家亡,波及先人,难道我还不管吗? 然后史书说好好好。 好个鬼啊,王安石确实提拨过蔡京。但提拨得有限,真正提拨蔡京的是谁?司马光! 曾布无奈。 然后到吕惠卿,吕惠卿自然不会与这个傻帽计较。有一天他去王安石府上询问政务,王安国故意在院子里吹笛子,吹得那个难听哪。王安石只好说:“宜放郑声。” 王安国回了一句:“远离佞人。” 郑声即指郑卫之音,节奏比较热情活泼。 但夫子却说郑声不合古乐,不庄重,不典雅,所以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佞人殆。” 大约王安国吹的就是郑声。而且跳脱不庄重,因此王安石说了一句。宜放郑声。意思你就不要吹吧,要吹吹一首好听的。 王安国立即借机补了这一句。 意思你想我不吹。可为什么屋子里却坐着一个佞人? 都是有学问的人,吕惠卿脸色立即变得难堪,然后在心中说,我忍,我忍。 当然,不能凭借这两条定王安国的罪。不过还有一件事,郑侠上了流民图后,王安国在街上遇到他问,君可谓**不惧。然后互相吹捧一顿。 好了,你王安国也是郑侠的同党。 其实这件事还不止那么简单,冯京是谁的女婿,富弼。富弼现在哪儿,洛阳。洛阳有些什么人,富弼,司马光,王拱辰,神棍邵雍,后来文彦博也到了洛阳,又陆续有刘几,席汝言,王尚恭,赵丙,冯行几,楚建中,王慎言,张问,张焘等人加入,组织了鼎鼎大名的洛阳十三耆老会。 可能后面几个人后人不大清楚,但在现在的宋朝,都是有名望的老臣。 也就是这些老人们,没有事做,天天聚在一起哀叹国家变法带来的危害,或者吟风弄月,互相吹捧。吹着吹着,将司马光吹上位了。 吕惠卿想了想洛阳那块,还是啃不动啊。 于是便处理了,几个人或外放,或看管,最重的是郑侠,放于汀州看管。 但是吕惠卿这一招很管用,朝野内外,立即鸦雀无声。 所以说恶人……还须恶人磨。 然而吕惠卿随着就犯下了两个严重性的错误…… 随后朝廷又拨出十五万石米赈河北灾民。 不是数量少,是拨不出来更多粮食。 就在这时候,苏东坡又上了一奏。 泉州海商们配合官兵将粮食搬上库仓,官府也开始粥济百姓。也不是象那些个大粮商所说的那样,天天只赈稀粥,还有一些白米饭的。而且海商们又带来了一些腌制的羊rou猪rou,大苏是浪漫主义者,这种人写文章往往富有想像力,做官未必很合适,因为他们有时候能将幻想与现实混杂在一起。 但大苏也不是贪官,这一条不能否认。 已经出了事,大苏不敢再慢怠,时常过来亲自监督。 这些rou数量虽少,但在大苏监督下,也到了灾民嘴中。那还说什么呢。 至少有的吃,不会饿死了。 海船继续停泊,要等季风调转,才能南下。 但不能放空船回去,因此这些海商们在采购货物。 看到灾民可怜,加上船多。采购的商货数量大,海商们有意地让灾民用工代赈方式,让他们帮忙。或替其运输,或替其做其他的杂事。然后支付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