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一线之间 (第2/3页)
个侥幸逃出来兵士身上。 他们是普通兵士,反而更好一点。 几个兵士会意,一起挺起胸脯。主动请求前往。 王巨无奈说道:“我要两个机灵的人。” 韦胜推荐了两个士兵。 王巨看了看。两个士兵皆受了伤。其实十几个逃回来的人,个个都带着伤。 不过两人伤势不算太重,看上去精明强干,不能看上去,但韦胜刻意推荐了,想来不会太差。 他说道:“吕城,蔡三方,你们随某来。” 将两人带到屋外。 王巨说道:“此行风险极大。” “少保。属下不惜一死。” “岂止是死,有时候想死都难。” “属下愿藏一毒丸在身,危险时候,服毒丸自杀。”蔡三方说道。 “还是让我想一想吧……”王巨又让他们回去养伤了。随后又将和斌陶弼请来商议。 陶弼说道:“少保,老夫也正头痛着。” 王巨说道:“陶公,任何计划都是破解之策,实际交趾人还没有想到真正的破解之策。” “是什么?”和斌问。 “文彦博司马光吕公著……”王巨就没有再说了,也就是交趾人如果能找到这三个人,将真相透露给这三人,在这三人折腾下。王巨就惨了,说不定马上就能被调走…… 王巨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需要爱心。如果没有爱心,国将不国,民不将民。但人更需要兽性,没有兽性就无法生存。这种兽性如果没有爱心在里面,那就是真正的兽心,如北方游牧民族,还有这个交趾,当他们一有力量,就会想办法入侵我朝,因为我朝富裕,我朝仁爱……技术在发展的,现在是交趾,未来就是海外,而且不会太远了。所以我先施用了兽心,就算是真正的兽心,也是为了这个民族。难道让所有民族成为异族者的奴隶,也不去反抗,不去主动扩张,才是仁爱之道吗?那种爱心才是真正的兽心。” 陶弼皱了皱眉头道:“少保,这些事执行就是了,勿要说。” 就象赵顼想的那样,问都最好不要过问。 其实王巨有时候还真迷糊,他隐约地感到这才是真正的中庸,大中庸!道家的中的真正“大道”。 仁与义,爱心与兽心,治与平……或者说就是适度的扩张,苟安与穷兵黜武之间的平衡点。 但他也没有想清楚,更说不清楚了。 只能说有后面一千年的历史,让他知道,中国不吃人,人家就要吃中国。包括快要被他灭绝的菲猴们,在前世,都想配合美帝吃掉中国。可这个怎么说出口? 这个话题,对于浸渍了上千年儒家文化的中国读书人来说,确实过于沉重,王巨也就不解释了,说道:“韦胜想出的这个计策,我们倒是可以利用,不过如何利用,我们大伙来完善。” 三人商议了一下,王巨才将吕城与蔡三方喊来,嘱咐了大半天,最后说:“你们二人这一去,成某不会亏待你们。如果败,某会善待你们的家人。” “少保,属下以死相报。” “勿用,我刻意让韦胜选两名机灵的,就是不想让你们死。切记,最好想办法活下去。” “是。” 两人感谢地施了一个军礼,站起身,重新向南方驰去。 目送着两人远去,王巨忽然转过头问和斌:“有人说昔日狄青未杀死侬智高,可有这回事?” 和斌想了想说:“少保,我也参加了昆仑关一役,随后侬智高**而死,不过尸体很难辨认。其母弟妻子又逃到了特磨道,在侬夏诚的胁迫下,将侬智高逃亡的三千多叛部全部聚拢,习骑练战。当时的邕州知州萧公(萧注)准备帅师前去讨伐,事泄,侬智高叛部又逃向大理。萧公只捉住了其母弟妻子。但民间里皆扬言侬智高未死,而是随这些部下一起逃到大理去了。余公(余靖)用酷刑审讯侬母,侬母死活不说。随后杨文广陈兵边境,大理的国君段……” “段思廉。” “就是这个段思廉,他害怕我朝大军兵挺大理,因此发出大军,将侬智高这些叛部一一斩杀,又送来一个人头,说是侬智高的脑袋。可时间过得很久。还是难以甄别。” “这样啊……”王巨捻着下巴想。 “少保。主要是时间过得久,这个切莫当成出兵的理由。”和斌道。 交趾那边略遇到了一些困难。 虽然吕城与蔡三方去了,说不定也不管用,但问题不大。 主要还是大理。 想要用兵大理,必须有一个用兵的理由。王巨问侬智高,就是想用它来做出兵理由。 和斌又说道:“少保,务必稳妥。” 王巨点头道:“和将军,我心中有数。没有十足把握,我是不会用兵大理的。” 和斌的心态就是赵顼的心态。 不久王巨便收到赵顼的诏书,上面有一句话,量力而行,朕不欲见富良江也。 富良江之战不算是失败,但是惨胜,而且也没有达到目标。 你欲取大理好,还是占城罢,朕不会阻止,但你自己儿想想清楚。不要到时候拿不下来,反而是三军损失惨重而归。 当然。损失不大的情况下,你无论攻大理,或者是占城,就是蒲甘国,赵顼也不会反对。 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