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男保姆_第0218章 此人高深莫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18章 此人高深莫测 (第1/2页)

    “此茶香气逼人呢!老夫在前店喝了大半日都没有这茶好喝!”老者站在门口便嗅出了茶花的清香。

    倪土起身拱手说道:“晚生早已为先生沏好了茶,静等先生前来。”

    老者走近茶桌,往桌子上面一瞧,顿时笑了。

    “果然!你是如何得知老夫一定会前来的?”

    “我相信武丁与妇好的个人魅力。”

    老者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坐下,品茶茶水,便对这茶香又是一番赞叹。

    倪土见老者虽衣着朴素,但谈吐不凡,猜想他一定是有身份之人,便询问道:“晚生与先生相识一日,颇得机缘,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老者一听此话,又是一阵爽朗大笑。

    “人的名姓,树的枯皮,都是累赘之物,何须挂齿。”老者笑而不回应,自是沉吟于茶香之中。

    倪土也不强求,自是随机斟茶补水。

    半晌,老者常熟一口气,问道:“武丁三年不语,果真如你这般诉说?”

    倪土笑笑,心说他果然正中下怀。

    他无法言说后世通过挖掘殷墟竹简,才得出以上史料,只能叹息一声,说道:“算是对武丁的一种合理猜想吧。”

    老者思忖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此等方式甚妥,总比老夫等教书之人干巴巴的说教好的多!你看那些粗俗大汉听得也是津津有味,达到了有教无类的效果。”

    倪土当然知道,后世的单口相声那是雅俗共赏,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小友,你是如何想到的这种方式的?”

    倪土笑笑:“家师云游四海之时,见闻甚广,又为人豪爽,喜欢与人分享,每到一地便趁着有利机会,将好故事分享出来。不论是喝茶当儿,还是吃饭当儿,抑或是走累了,坐于松树下乘凉之际,不在乎是哪儿,都会不由自主地来一个故事,不敢说高台教化,但也是教人求真,劝人向善,促人尚美。久而久之,家师便琢磨出了这种喜闻乐见的说教方式,并取名为评书。”

    “哦?评书?叙及平生兼评论,苟非其人,虽工不贵。好!好法子!”

    老者在自圆其说。

    倪土却对老者的评论颇为赞成。

    说起评书来,爱好历史的倪土懂得,评书的源头是说唱,边敲鼓边说唱。

    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象“怒发冲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说唱。

    其说唱人在民间的形态多为后世发掘出来的“说书俑”。

    流传到后世的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抑或是一人拉小三弦,一人弹琵琶的评弹、评话、评词。

    通过唱词和曲调的形式,底层的文化工作者将知识普及给劳苦大众。

    与之相比,倪土只不过借用了既生动又形象的口语化语言,又借用明笔、暗笔、伏笔、惊人笔、倒插笔、补笔、掩笔等评书方式,又采用了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将栩栩如生的人物开脸后,将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利用数千年的表现手法,倪土自然就很容易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