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跟踪 (第1/2页)
2009年楼市大爆的时候,高林的mama刚从家里的煤矿产业中赚到一大笔钱,爸爸去世的那年,只留给mama几万的债务和一个小煤窑,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注定要和爷爷在账目上纠缠不清,当年爷爷投资修建了镇上百分之八十的建筑,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几年后就由于轻信他人和经营不善将资产全部败光,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父亲要承担的担子比他的两个弟弟重得多,听mama说,在最穷困的时候,父亲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北上讨活计,却因为买不起一张火车票的钱多次被赶下火车,在河南一带流落了一个多月,才最终筹够了钱继续往北走。 高林的父亲疏朗大方,性格上却磨磨蹭蹭的,和爷爷向来不合,后来又因为管了爷爷在外面的风流事,被爷爷彻底地弃在疼爱之外,大姑更是因为听了爷爷的一面之词对父亲横加指责,最难过的几年,高林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 这些旧事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好几年,高林的母亲陆陆续续告知的,高林从小养在外公家里,对爷爷这边剑拔弩张的局势不是很懂,但是看到奶奶,就亲近不起来,当初就是因为这个老太婆嫌她是第二个女婴,将她随意地丢给了外婆,这笔账,高林可是全部都记在了奶奶的头上。 2009年,mama将赚来的钱大部分存进了银行,只拿了小部分钱继续追加煤窑的股份,那一年,厦门的房价还没涨得这么厉害,繁华中心地带的均价一万不到,如果那时mama能狠下心来买一套厦门的房子,现在就不会在经济衰退的大潮中担心未来的温饱了。 “姑娘,我看你年纪轻轻的,应该刚毕业吧。”的士司机的一句话将高林拉回了现实中来。 “毕业一年了,刚来的厦门。” “姑娘啊,你们都没有赶上好时代啊,08年的时候,我手边还有十几万的存款,那时就是胆子小,不敢买房子,你看看现在厦门的房价,可不是要逆天了吗?” 听到司机这么硕,高林突然想到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不是说马上要推行房产新政去库存了吗,这些话可不是白喊的吧,今年估计就可以看到效果了。”高林说,她最大的梦想便是能够在这座城市中有一处自己的房子,不用来风花雪夜,只用来舔舐伤口。 “可是我都这么老了,当年十几万的存款也给了股市,经历过最辉煌的牛市,也经历过最萧条的熊市,现在真是全面败退,只能开出租车来讨营生了。”车子右拐进一条林荫道中,道旁的榕树郁郁葱葱,如果仅仅是站在这条马路中,根本无法感受到深冬的气息。 “只能说人各有命吧,谁让我们遇到了最糟糕的时代呢?”高林低低地说。 “姑娘,你们还很年轻,不需要说这样的丧气话,我才是老了呢。”司机听出了高林语气中的颓丧气息,从后视镜看了一眼高林,笑着说。 “是吗,有什么不一样呢,性质总是不会变的吧。”高林上班的地方靠着海,几年前还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大姑告诉高林,老厦门人都觉得这个地方风水不好,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安家,那时这里的房子不过几千元一平米,可是发展到今天,四万一平米都算是便宜了。 每天早上,高林从拥挤的充满各种气味的公交车上下来,穿过黑幽幽的地下通道,再经过一片筑满钢筋水泥的工地,见着身上沾着泥土、双手爬满老茧的工人或是蹲坐在路上,或是推着小车子,眼神中尽是疲倦,却也难掩希望,再往前走,便是成片成片的高楼,居民楼混杂在商业CBD中,有些傲然的味道。 “性质没变,可是你是不同的啊,如果你总是用昨日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变化,自然是落后的,姑娘,目的地到了,三十五元,谢谢。” 高林看了一眼计价器,从包里掏出了四十元,交到司机的手中,“师傅,不用找了,五元钱不多,就当是今天与您谈话茅塞顿开吧。” “既然是这样,姑娘,我再跟你说句话,你还很小很年轻,不要总是一副看破尘世的样子,我这个五十几的大叔尚能释怀,你有什么不可以呢?” 高林觉得这是这几年来,她听过的最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