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1章 371 我的战车,厉害厉害最厉害 (第1/2页)
登陆日的深夜,林有德在汉诺威的总部里依然灯火通明。 “看起来对港口的破坏度并不是特别高,”薇欧拉看着刚刚从不莱梅港通过无线电送回来的报告,“我本来还指望靠空军空袭就迟滞英国人的进攻呢,看来我想多了。” 林有德笑了笑说:“夜间水平轰炸,你还要求什么效果啊,没偏航把炸弹扔海面上去就已经算不错了。要保证轰炸命中率只能俯冲轰炸,但这会儿敌人的战姬还没分散开,俯冲轰炸危险系数太大。” “如果不是对你有信心,我都要开始怀疑我们最终是否能够像你计划的那样依靠空军把英国舰队从北海海岸赶走了。”薇欧拉叹了口气,这时候她看见林有德打了个大大的呵欠,便劝说道,“你去睡觉吧,都这么晚了。” “不不,是我们一起睡觉去,现在开战了,你可是贵重的战斗力,必须好好休息,何况看今晚的情况,已经不会有什么需要我们这种级别的人来判断的大事情发生了。还是养好精神看明天吧。” 薇欧拉想了想,阖上了手中的文件,看着林有德说:“你说得对。” 说罢薇欧拉站起来,随后又叹了口气说:“可是,我要是早睡早起,很多事情就处理不过来了啊。” “你可以把更多的工作下放到部下那里去。”林有德说,“你揽了太多活了,中国的统治者讲究垂拱而治,意思就是把大部分活儿都交给下面专业的人来干,君王则把精力放在发现和任用正确的人才上,就可以实现轻松治国。” “说得有道理但实际cao作起来很难吧,这种理想化的治国模式在你们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过么?” “没有。”林有德坦率的摇了摇头。 其实如果林有德能够分担薇欧拉此时的工作,他肯定很乐意,但现在薇欧拉最主要的工作内容都和德国国内生产调整有关,林有德在组织生产方面只了解理论领域的东西,他可以迅速讲出一堆现代管理学理论,但现在薇欧拉处理的都是和具体的生产环节有关的内容,林有德基本爱莫能助。 现代化工业国家要从和平时期的生产体制转入战时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整个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原料的获取和运输到上千万产业工人的再配置,复杂得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掌握这个过程的全貌。 虽然这个过程复杂到一般人无法掌握它有多复杂,但只要看另一个时空的战争史,就能略微体会到它的复杂程度。 另一个时空,一战1914年8月爆发,德国到1916年初才能完全保证对前线的炮弹供应——直到这个时候德国才完成了对国内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变动,在这之前德军前线的炮弹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每月供应缺口一度高达200万发。 之所以德国在完全保证炮弹供给之前没有被击败,是因为英法方面炮弹供给到1916年中旬才得到保证,这两个国家工业能力比德国弱,所以调整工业消耗的时间比德国更长。英国著名政治家戴维劳合乔治能够在1916年12月当上首相,就是因为他之前担任军需大臣兼陆军大臣的时候拼了老命完成了当时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1917年到来之前让前线的炮弹供应达到将军们要求的水平。 而德国的另一个敌人俄国,直到战争结束炮弹供给上都存在巨大的缺口,布鲁西诺夫为了发动那场几乎打垮了奥地利人的攻势,不得不攒了将近七个月的炮弹,但最后还是因为炮弹不足而停下进攻的脚步——当然德国人宣称布鲁西诺夫是因为德军的介入而停止进攻的。 到了二战时期,各国工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所以从和平时期生产模式转向战时生产模式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但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 德国早早就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38年认识到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德国实际上已经在往战时生产调整了,到39年宣战的时候这种调整仍然没有完全完成。 美国41年底参战,用了八个月才差不多调整完成,产量开始稳步增加。所以看太平洋战史会发现,42年的时候美国人船越打越少,到了42年底整个美国海军只有企业号一艘航母还在作战,所以才诞生了著名的“一艘航母挑战整个日本海军”的传说。但42年过去之后,美国人的船就变得越打越多了,因为这时候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生产向战时生产体系的转变,国家机器全力以赴的开动起来了。 这个时候的美国的产能有多可怕:一万五千吨的胜利轮生产周期只有短短40天,为了保证在太平洋上数百万反攻部队的供给,美国人从1944年1月开始生产这种叫胜利轮的万吨货船,到1945年9月2日停战,一共生产了531艘。 两天一艘一万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