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确诊 (第2/2页)
。” 过去,丹丹有一种动物的护食本能,跟meimei争吃的,骂脏话,把meimei气得发抖,可现在,无论我如何询问,她也不开口,仿佛她对任何美食失去了胃口。 担心熬不过十天,却又不明病因,我又当起了家庭医生,凭着粗浅的医学经验,上网浏览,四处去药店买药,同时每天给她服用口服葡萄糖液。 最初几天,丹丹几乎成了药品实验的小白鼠,起码给她服用了十几种药物,后来jiejie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建议别胡乱用药。 到9月15日,感觉她实在支撑不下去了,眼珠也懒得转一下,我不得不继续开药,冷静思索一番,认为她体内某个部位存在炎症,继续早晚喂她一粒阿莫西林,既然她吃进去的东西几乎没消化就吐出来,于是增添了一粒胃动力药吗丁啉,还好,呕吐终于止住,她可以勉强吃进较多的食物了,随后解了大便,羊粪一般,这是她一月来第一次大便。 随后两天,刘玉芳和我商议,若是两种药物有效,能帮助她慢慢康复,就不要去省医院了,可是到了17日,她并且又开始反复,放射性的呕吐,最后胃里吐空了,吐出来的是一些胃液,我们见了说不出的揪心,决定第二天去省医院。 学校里每一位教师想请一天假都很麻烦,先去教导处开一张请假条,教导主任分列出我的课程,一共四节课,打印了四张单子,叫我发给四位顶课的老师,随后把假条拿到校长办公室请校长签字。 我是路痴,借手机导航从高速赶往成都,到了jiejie所在的小区附近,打电话叫她出来,一起赶往省医院。 jiejie是个老成都了,叫我不用导航,指路绕过最拥堵的路段,很快到了省医院。 医院地面上几个停车场都摆出牌子:车位已满。随后jiejie下车询问,工作人员说地下停车场还可以停车,并指明路向,叫我们过红绿灯路口右转,顺着指示牌指示去地下停车场。
乘电梯到了门诊部的消化科,医生是个肠胃方面的女专家,看了县级医院的各项检查结果后,问道:“你们检查脑部没有?” “没检查过。” “既然消化系统都彻底检查了,查不出病灶,我怀疑孩子的脑部有问题,由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引起的反复呕吐,现在你们去神经科,我给加个号,不用预约和排队。” 我们两口子和jiejie一起乘坐电梯到了神经科,医生是个年轻小伙子,态度和蔼,思维敏捷,询问病情后,建议做一个脑部CT,拿到结果立即上楼去找他。 想不到省医院这样的大医院对待危重病人很是人性化,门诊和检查都不用按号排队,一路绿灯,到了放射科,医生很快为丹丹做了脑部CT扫描。 一两月来,丹丹做了五六次CT扫描,每一次都是我留在CT室内扶正她体位,帮助检查,给穿一件七八公斤重的辐射防护服。 做完扫描,医生说须得等候一小时,于是我们在三楼的候诊厅里等待。 不到一小时,jiejie拉着刘玉芳去放射科,叫我在候诊厅照看丹丹,她俩拿到结果直接去高楼层的神经科。 不久,俩人回来了,一脸的忧虑,我抢过CT报告单一看,结果显示,丹丹的脑部呈现出微量出血症状。 “全身都检查了,怎么没想到检查脑部呢?”我喃喃自语道。 “医生说,想要进一步确诊的话,必须做骨髓穿刺,像她这样的脑瘫儿,从小不能坐,不能直立,脊椎已经严重弯曲,做穿刺难度很大。”jiejie接着说。 一点点泪水,静默无声的从刘玉芳两边眼角流淌而出,“神经科的医生说,其实不用进一步确诊了,像她这种情况,只能听天由命,能活多久就活多久,把结果拿到县级医院去,请医生开点对症的药物,回家慢慢康复,也不建议我们住院了,何况这几天住院部一直没有床位,要住院只能住在过道上。”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刘玉芳却很少落泪,结婚二十年,第一次是丹丹尚在月子中,医生上门就诊时建议我们家放弃对她的治疗之时,第二次是岳父火化前,亲人与他见最后一面之时,加上这一次,仅有三次。 每一次,那一滴滴无言的泪水,仿佛无比沉重,重重的击中了我的心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